陈宫区区一个二流谋士,为何曹操下令处死他的时候,会如此惋惜?
创始人
2025-10-08 22:34:38
0

文|星海

编辑|星海

《——【·前言·】——》

下邳城破,陈宫被擒,请求就戮,不肯求生。曹操未言宽赦,却“泣而送之”。

昔日谋士,今日囚徒,为何让曹操落泪?是旧情难舍,还是才智可惜?

初识与共事

东汉末年,天下混乱,权力争夺激烈。陈宫出身东郡,人称公台。年轻时与海内名士往来广泛,结交之人多为地方有声望之士。他性格刚烈,好谋略,却不善于揣摩人心。乱世之中,他看见曹操崛起,察觉此人手腕强,逐渐有统一中原之势。于是跟随其步,成为其属下谋士之一。

当曹操尚未大权在握,尚在四方征讨与镇压黄巾余党、割据势力的时候,陈宫对曹操有过不少助力。史书中有“及天下乱,始随太祖”之语,说明陈宫并非从一开始依附曹操,而是视时势而动。此阶段曹操势未稳,士族仍有余力,陈宫的背景与声望在当地士人中还有影响力,因此曹操愿意纳之,用之,以增自己名望与地方支持。

乱子发生在一件名士被处决的事件上。边让,一位在士人中声誉甚高者,多次以名士身份对曹操有所指责、讥议。曹操对边让之死,从正史看,是因为边让曾讥议曹操。

边让被杀,连同其妻子等也被株连。此事在兖州震动士族。陈宫与边让有交情,边让之死对陈宫影响极大。这件事成为陈宫思想上第一次严重动摇,即士人忠义与曹操权势之间的矛盾最早公开化。

那时曹操已经作为兖州牧控制部分地区,想借助士人支持稳定地方。然而“杀边让”这一步骤破坏了士族对其的信任。士人群体普遍认为曹操虽有谋略,可行事不够仁义。陈宫在士人中地位不低,曾与许汜王楷等人同样交流。这个背景使得“边让之死”不仅仅是一个政治杀戮,更是一种价值的背叛。

随之,陈宫参与了更大的局面。在曹操东征陶谦的时候,留守兖州成为重要责任。那段时间,曹操东走徐州方向,对外策应,对内要守住兖州。陈宫和张邈、许汜等人看准时机,商议迎接吕布入主兖州,以抗衡曹操。

陈宫提出吕布勇猛善战,是能在短期内震慑敌人的将领,若能与吕布合作,暂守兖州,等待时局有变,是一种可行的策略。他不是单纯投奔,而是计算形势,见曹操虽野心勃勃,却也未必稳操胜券。

曹操东征陶谦离开之际,陈宫等人联合张邈起兵迎吕布。张邈支配地方兵权,陈宫则运用人脉推动士族响应。数郡县响应,除了鄄城东阿、范等地尚保留曹操控制。东郡、陈宫本地、以及周边若干地区,都响应吕布阵营。这一步决裂迅速。曹操回头斩断后路,同时派将镇守剩下的几城,保住根基。

决裂与归投

陈宫的决裂在多个因素交织之下最终爆发。边让之死震动士人群体,令许多地方人士对曹操产生不安。陈宫深受其影响,开始“自疑”——疑心自己所依附的人是否能够坚守道义,是否值得忠心。

这时局势越来越明朗。曹操在外作战,势力逼人,然而内部的士人支持渐渐疏淡。陈宫判断,继续忍耐可能损害自己与其背景。他意识自己的谋略与见解常常被忽视,曹操会计算利益,不必顾忌忠诚或道义之士。

当迎立吕布的提议被提出,陈宫参与其中。张邈、许汜、王楷等人都跟随陈宫的思路。有盟约、有计划、有行动,以“共牧兖州”为名,与吕布联合。吕 布的勇武被看为能在短期内稳定局面,用以抗衡曹操的压力。陈宫并不认为吕布能最终胜利,却把这策略视作反击曹操的必要杠杆

迎吕布入兖州之后,陈宫处于较高地位。他出谋献策多次。吕布采纳的方案并不多,因为吕布本性疑忌,听从妻妾及部下影响力。陈宫的建议往往因吕布疑心或优柔寡断被压下。

战局到下邳城时,粮草耗尽,士气低落,城中将领叛变。侯成宋宪魏续等人背叛,引起局势迅速瓦解。下邳城破。吕布降服被捕,陈宫被擒。

被擒之后,陈宫面见曹操。曹操在场询问陈宫以往自诩智计有余何以至此。陈宫指吕布不从己言为因。没有借口,没有虚言,直接把责任推到吕布未采纳其谋略之上。他承认自己“为臣不忠,为子不孝”,认为自己处于该死之列。

曹操接着问陈宫如何处理其年迈母亲、妻儿。陈宫以“孝治天下者不害其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立言。他把其家属托付于曹操,以仁孝治政不害亲属与不绝后嗣之义为依据,表明若曹操是拥有这些品质,就会善待其家属并保障其后。接着陈宫再说“请出就戮,以明军法”——请求以军法处决,不带苟活之思。

曹操站立,看着陈宫快步离开,只能用泪目相送。陈宫头也不回,步履沉稳,直赴刑场。士卒未能挽留。曹操则吩咐将其家返许都养老,若有怠慢者严斩。陈宫死后,曹操妥为供养其家属,一切“皆厚于初”。

围城与被擒

下邳城外,冬风送冷,旌旗被风吹得拍打干枯树枝。曹操带领大军压境。吕布守城不出,城中士卒渐觉绝望。粮草告急,水源被敌断,弓弩箭火日益稀少。城墙上,守兵眺望远方,未见援军,只有曹操营火映山野赤红。

陈宫站在城墙角,目光锁定外面的军阵,手中指图,苦言为吕布进计。吕布听从君臣之言犹豫,窘境中偏从妻妾所劝,最终放弃主动出击之策。城内将领心动,内外矛盾激烈。侯成、宋宪、魏续等人私下商议,认为守不住,下邳必破。暗中通城外,叛变之意渐浓。

乱局中间,城墙被破口出现。士卒惊慌,射箭者稀疏,盾牌者疲惫。吕布被围困在城内,自己愁眉不展。陈宫发现时机已失,无力回天之局已现。他深知自己反对曹操虽是心存道义,但兵弱将乱,不足以抗敌。

城破之日,吕布被军士擒获。陈宫亦为军士所缚。黄昏之光,余晖映照破碎城郭,他被押解入曹操营中。营帐内灯火昏暗,曹操站在帐中,面前是陈宫,绑匪牵着,满目灰尘与血汗。

曹操语气不急不怒,仅问:“卿平常自谓智计有馀,今日如何?”陈宫目光扫向吕布,手凝指点,不举言讳,却用沉静声音表明:吕布不听其言,是败之根源。如果吕布采纳谋士之策,局面未必这般被擒。仿佛他心中仍存信念,只是信念被放弃。

曹操笑了一下,不带怜悯,更多带审视。他再问陈宫如何处置其母亲妻子。陈宫回答,治天下之君若以孝为政者,不害亲属;以仁为政者,不绝人之祀。老母妻子之存亡,在于明公。并无求赦之意,无乞生之词,仅把家属存亡托于曹操之德。随后陈宫站定,直言请出就戮,以明军法。声音不大,却在营帐中回荡。步履决绝。他不回头。曹操泪目,但命不得回避。

陈宫被带至刑场。曙光未显前,士卒脚步回荡。帐中帐外,期待与沉默交织。曹操命人将陈宫的家属送往许都养老,吩咐若有怠慢者严惩。陈宫走出营门,未回头。曹操泣而送之。大军肃静。斩首之后,陈宫尸体被棺椁盛起,运回许都安葬。家属被厚待于初,待遇优于他未曾反叛曹操之时。老母被召来享养老,女儿婚事亦有人安排。陈宫之死,不仅是谋士之终结,也是道义与权势的激烈交锋。

惋惜或仅存史实残影

“泣而送之”四字刻在正史中,如冷铁落地。曹操泪目,为陈宫送行。这泪,不是虚饰之语。史书载,太祖确泣送。这个瞬间,权者露了人性之侧。没有长长对话,没有追问赦免,没有曲折劝降,仅有泪中送别。史中未见曹操挽留陈宫改心,未见劝他免罪之词。

陈宫家属之存亡,曹操承诺照料,并未废其母之老命。老母被召入许都,享养老。女儿婚姻有人安排。家属待遇“厚于初”四字,正史用以说明曹操虽定剖心决绝,仍留体面与情义。这体面,成为史中矛盾所在:忠与叛并行,人情与法律并重。

陈宫请求以军法就戮,不带乞生;死心决绝,不留丝毫苟活可能。这种选择极烈。生死之际,他不回顾,不回头,不求话语,只以身赴刑。他的神色、步伐,从史中可想:沉稳,不失节。没有哀号,没有怨怼,只尽忠义之气,一往向死。

曹操此时的泪,意思复杂。或为才之惜,或为旧情之裂。不能说是慈悲,更像是遗憾。他杀旧臣,自己断绝可能的利益,也切断未来之才。历史未记曹操心中所念语;泪,是唯一显露。如断崖边的一声叹,一刹那映出两人之间破碎的盟约与被辜负之志。

演义与后世故事在此基础上添补细节:陈宫与曹操的对话,陈宫数次拒降,陈宫不顾妻女,曹操哀其母妻之命,种种补白都在后人笔下生出厚重情感。而正史中,只见关键句子:请出就戮,以明军法;泣而送之;待其家属厚于初。这些,是可验证的痕迹,不是虚构的高潮铺张。

惋惜之所以流传,是因为这几处史实之残影足够强烈:一个才智未被完全利用的谋士,一个主公深知此人有用却因种种而不得已处置,一个“泣”的瞬间,足以被后人读作情感的温度。陈宫之死,不因演义灌色,史中已有霜露;其余添彩,虽动人,却并非史实。

相关内容

原创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际,一位威震四方的名将横空出世。他不仅是汉室最忠...
2025-10-08 05:03:55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赤壁之战堪称最精彩的经典战役。当时曹操率领的魏国...
2025-10-08 05:03:53
原创 ...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人民书写的壮丽篇章。从远古的氏族部落到奴隶社会,再...
2025-10-08 05:03:47
汉武帝丞相李蔡被逼自杀,临...
公元前118年,丞相李蔡正在府中处理政务,突然接到一个晴天霹雳般的...
2025-10-08 05:03:45
原创 ...
西汉时期(公元前210年前后),这个强盛王朝共出现过17位皇后。令...
2025-10-08 05:03:18
原创 ...
西汉直臣汲黯:一个敢于直谏的传奇人生 出身显赫的官宦世家 在西汉...
2025-10-08 05:03:15
原创 ...
当我们谈论千古一帝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号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中国历史上...
2025-10-08 05:02:53
原创 ...
在民国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下,有一位非凡的女性,她的名字和传奇经历至...
2025-10-08 05:02:19
原创 ...
1924年深秋,北京城风云突变。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联合直系将领冯玉...
2025-10-08 05:02:11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隋朝的建立堪称一个独特现象。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曾这样评价:自古以来,没有比隋文帝更...
原创 自... 改写后的文本: 在清朝开国史上,睿亲王多尔衮堪称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这位自幼...
原创 活... 【改写版:被历史遮蔽的太子——重新认识李建成的真实才能】 公元626年盛夏,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前...
原创 蜀... 蜀汉后期,在丞相诸葛亮去世后,他精心挑选的接班人蒋琬、费祎接掌了蜀汉的内政和军政大权。当时,诸葛亮培...
原创 五... 五代十国:英雄多好色,妾媵册中宫 河南尹张全义因前时梁主至洛,将行郊礼,被唐军一鼓吓回。剩下仪仗法...
汉中和荆州,哪一个才是蜀汉政权... 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蜀汉政权的兴衰与两场关键战役紧密相连——汉中之战与夷陵之战。这两场战役的战场...
原创 明... 明朝为何纵容努尔哈赤崛起?一段耐人寻味的边疆博弈 在明朝中后期,北方边境的局势错综复杂,而一个名叫...
原创 苏... 苏联最后一位元帅亚佐夫的传奇人生与政治遗言 2020年2月,前苏联最后一位元帅德米特里·亚佐夫与...
原创 顺... 顺治帝驾崩后的权力交接:四大辅臣为何能掌权? 1661年正月,年仅24岁的顺治皇帝突然病逝,留下一个...
曹操留下4员猛将,本指望他们保... 曹操留下的四张王牌:若他们尚在,司马懿岂敢轻举妄动? 三国乱世中,曹操一直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