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风云录:直皖较量中的河南棋局
1919年夏,北洋军阀的明争暗斗进入新阶段。段祺瑞麾下大将徐树铮借一战东风,将精心培植的参战军改旗易帜为边防军,短短时间扩编至三个整编师加四个混成旅的规模。这位新晋西北筹边使野心勃勃,在塞外大漠竖起西北王的大旗,公然与盘踞关外的东北王张作霖叫板。
这位徐将军向来擅长纵横捭阖。早前他曾暗中拉拢曹锟的爱将吴佩孚,又对张作霖的心腹孙烈臣频送秋波,意图瓦解曹、奉两大军阀集团。陆建章遇刺事件更让曹锟、张作霖警觉:若让此人得势,我等恐无立足之地!于是,以长江三督为核心的直系势力,联合直隶驻军及关外奉系,迅速结成七省反皖同盟。素有常胜将军之称的吴佩孚更是一马当先,亲率精锐之师准备与皖系决战。在这盘大棋局中,河南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要地。
时任河南督军的赵倜却首鼠两端。他视手下的宏威军为命根子,但这支队伍根本挡不住直系大军北上的铁蹄。段祺瑞见势不妙,急调吴光新接管豫省防务,企图在河南构筑防线。这一招反而将赵倜彻底推向直系阵营,反皖联盟由此扩大至八省势力。
皖系兵败后,赵倜这个墙头草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为攀附新贵,他使尽浑身解数:与吴佩孚焚香结拜,让夫人认吴母为干娘,两位夫人更是义结金兰。然而当众人弹劾赵倜时,驻节洛阳的直鲁豫巡阅副使吴佩孚却摆出公事公办的态度。
导火索是豫军内讧。第一师师长成慎遭赵倜革职,部队缩编为一个旅。其部将孙会友闻讯自己也将被撤,索性先发制人。1921年4月,孙会友迎成慎至彰德,拥立其为豫北军总司令,通电历数赵氏兄弟罪状。赵倜在豫省本就民怨沸腾,其弟赵杰更是臭名昭著的赵三麻子。消息传至京城,豫籍士绅纷纷上书要求罢免赵倜。
当冯玉祥部与宏威军交火时,尽管赵倜声嘶力竭地控诉冯部勾结叛军,吴佩孚仍按兵不动。这位玉帅对赵家兄弟在豫省的劣迹早有耳闻,认为其德不配位。
转机出现在赵倜搭上奉系这条线。张作霖与王占元两位大佬联名保举,前者甚至不惜让出陕西地盘以示诚意。吴佩孚敏锐意识到,若再袖手旁观,事态将演变为直奉直接冲突。于是他亲率二十五师驰援,迅速平定豫北叛乱。孙会友最终被樊钟秀擒获,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
战后赵倜亲赴洛阳致谢,但吴佩孚的态度耐人寻味。后来他对继任者张福来的一番话,道破了这场政治联姻的真相。正如《菜根谭》所言:闻善不可就亲,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所谓的金兰之谊,终究敌不过利害权衡。
(本文史实依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等权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