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在中共七大这一重要历史会议上,陈毅将军作了一场感人至深的发言。当他讲到一位抗日将领壮烈牺牲的事迹时,这位身经百战的铁血军人突然声音哽咽,长时间无法继续。他的眼前仿佛重现了那位英雄的身影,在长久的沉默后,陈毅沉痛地说道:这样惨烈的牺牲,是抗战以来最为悲壮的。
这位让陈毅如此动容的英雄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用生命谱写了如此震撼人心的篇章?让我们把目光投向新四军第3团,探寻这段感人的历史。
在新四军的战斗序列中,有两个3团:一个是赫赫有名的老3团,由黄火星任团长,是新四军第二支队的核心主力;另一个则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述的新3团,这支由江苏民间抗日武装改编而成的部队,团长正是巫恒通。
与人们印象中草莽出身的抗日英雄不同,巫恒通是一位地道的知识分子。1903年,他出生在茅山一个贫苦农家。虽然家境贫寒,但父亲深信教育能改变命运,不惜变卖家产供他读书。巫恒通不负期望,先后完成中小学学业,最终从无锡师范毕业,并在1936年当上了泰兴县教育局长。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南京沦陷时,泰兴县长携款潜逃。面对县里官员的溃散,巫恒通挺身而出,拦住准备逃跑的警察局长:我们平日受百姓供养,危难时刻怎能弃民而逃?他们收集武器准备抗日,不料县长突然返回,反诬巫恒通图谋不轨,将他投入大牢。在同事们的营救下,巫恒通虽获释,却对国民党政府彻底失望。
就在迷茫之际,他收到老同学管文蔚的来信。这位中共地下党员已在丹阳组建抗日武装,邀请他共商大计。在丹阳,巫恒通不仅重逢故友,更结识了陈毅将军。经过深入交谈,陈毅建议他回茅山开展抗日工作。面对巫恒通不懂军事的顾虑,陈毅传授了发动民众、扩大武装等16字方针,并派红军出身的曾昭墟协助他。
在曾昭墟的帮助下,巫恒通成功整合多支民间武装,于1940年2月正式成立新四军新3团。然而整编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原自卫团大队长朱烈玉企图率部叛变。巫恒通果断处置,清除了队伍中的动摇分子。
在新3团成立大会上,巫恒通谦逊地表示:我是一介书生,军事上还要多向陈司令、粟司令请教。陈毅亲切回应:谁不是书生起步?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当巫恒通表达入党愿望时,陈毅紧握他的手说:党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1940年5月28日,巫恒通光荣入党。他率领新3团屡创日伪军,成为敌人的眼中钉。日军为逼他就范,先绑架其家人,后又抓走他11岁的幼子。面对威胁,巫恒通斩钉截铁地回应:除非太阳西出,杀我一个亲人,我必杀敌十人!
1941年9月,被叛徒出卖的巫恒通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甚至押来其幼子相逼。但巫恒通宁死不屈,以绝食抗争。9月14日,在绝食8天后,这位39岁的抗日英雄壮烈殉国。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气节,其壮举令无数人为之动容,也深深震撼了陈毅将军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