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的英勇抉择:691团的抗战之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铁蹄迅速南下。国民党53军130师691团在团长吕正操率领下,奉命撤至河北晋县与藁城交界的梅花镇地区。此时日军已占领石家庄,正紧追不舍。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军队惯用嫡系先撤、杂牌殿后的手段来消耗非嫡系部队,691团这支东北军部队就被安排在了危险的阻击位置。
当吕正操巡视阵地时,眼前的景象让他怒火中烧。冀中平原地势开阔,无险可守,他愤然对部下说:在这种地方打阻击,简直是胡闹!但军令如山,部队只能就地构筑简易工事。 10月10日下午,部队行进至束鹿县半壁店时,与日军骑兵部队狭路相逢。这些东北军将士见到仇敌分外眼红,新仇旧恨一齐涌上心头。战士们怒目圆睁,用密集火力将上百名骑兵打得人仰马翻。然而仓促挖掘的单兵掩体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炮火反击,阵地很快被夷为平地。官兵们趴在弹坑中顽强抵抗,伤亡不断加剧。 战至深夜,日军增援部队赶到,一营被围困在梅花镇内。危急关头,军长万福麟、师长周福成等接连发报,命令吕正操放弃一营火速撤退。看着这些冷血的电文,吕正操拍案而起,亲率三营杀入重围。经过一整天血战,终于救出一营官兵,全团会师四德村。 当晚九时许,吕正操召集全团军官开会。他高举电报纸,声音颤抖地说:弟兄们,上级要抛弃我们的手足!一营官兵与我们同生共死,我吕正操岂能做这等不义之事?说罢将电文狠狠摔在桌上。军官们群情激愤,但有人建议趁部队集结完毕立即转移。吕正操当机立断,率部突破包围,向晋县以东的小樵镇急行军。抵达小樵镇后,部队面临重大抉择:继续南撤意味着要追赶早已远去的国军主力,且东北军将士普遍不愿再退;留下则意味着改弦更张,加入八路军抗日。经过彻夜讨论,全团最终决定易帜抗日。吕正操庄严宣布:即日起废除国民党番号,1600余名将士整编为人民自卫军,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说明:改写时增加了战场细节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调整了部分语句顺序,补充了历史背景,使故事更连贯生动。在保持史实准确性的同时,通过增加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提升了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