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殷切关注新疆这片土地,始终牵挂新疆各族人民的前途命运。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新疆各族人民从翻身解放、当家作主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全面小康到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同全国人民一道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实现了对治疆规律认识和把握的不断深化。
走向光明:“开天辟地大事变”
——新疆汇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洪流
1921年7月,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新疆各族人民和全国人民一样有了主心骨,迎来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对新疆问题给予明确重视。1934年起,俞秀松、赵实等为代表的数批中国共产党人以联共党员的身份先后到新疆工作,帮助制定和推行了“反帝、亲苏、民平(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的“六大政策”,使新疆的社会面貌有了一定改变。
▲在位于乌鲁木齐市的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的展陈记录了抗战时期,新疆各族民众献机捐款的历史。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雅文摄
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新疆推动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陈云、滕代远援接西路军左支队指战员进疆。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先后派邓发、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100多名中共党员到新疆工作。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人带领新疆各族人民积极开展抗日募捐运动,保障国际援华交通线,建设抗战大后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新疆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带动下,新疆各族人民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空前增强,一批先进分子积极投身革命洪流。
1949年初,在全国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形势下,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和人民解放军压境的推动下,新疆和平解放得以实现。人民解放军进入新疆,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新疆的反动统治,打破了帝国主义和民族分裂分子肢解中国的妄想,成为新疆历史上一个伟大转折点,开创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新纪元。
换了人间:“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疆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火热实践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疆历史开启了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披荆斩棘,驻疆部队铸剑为犁、屯垦戍边,全国人民心系边疆、倾力支援,“戈壁惊开新世界”,天山南北,沧海桑田,一跃千年。
1949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指示成立新疆分局;同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新疆各族人民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慎重稳进推行全面社会改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新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新疆和全国一道阔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新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各族群众欢欣鼓舞,更加热爱新社会,更加拥护中国共产党。
驻疆人民解放军发扬南泥湾精神,一手握枪,一手挥起坎土曼,挖渠引水,开荒造田,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创办了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现代工业企业,初步奠定了新疆现代工业的基础。
▲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内,工作人员(左一)为参观的中学生讲解(2025年4月9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1954年10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10余万人就地集体转业,成为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此后,一批又一批转业军人和支边群众、知识青年响应祖国号召,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天山脚下,加入兵团的队伍中,投身保卫新疆、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的伟大实践。
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这是新疆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又一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倾力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人间奇迹。
赶上时代:“东方风来满眼春”
——新疆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新疆各族人民意气风发、锐意进取,阔步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到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激昂乐章,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涌动着改革开放浪潮。随着改革起步与发展,党中央强调新疆大有可为,要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大力支持新疆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推动新疆工作中心实现战略转移,农村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外引内联促进开放,天山南北焕发新气象。
1979年初春,岳普湖县阿其克公社率先实行分田到户责任制,拉开了新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非公有制经济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1981年12月,中央政府决定恢复兵团建制,名称改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为新疆各族人民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下,充分行使自治权利,自主管理地方事务,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强调新疆发展和安定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要促进新疆发展繁荣和长治久安,组织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推动新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1999年9月,国家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疆抢抓发展机遇,在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党的十六大后,党中央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维护新疆社会大局稳定,坚定不移维护民族团结,作出“稳疆兴疆、富民固边”重大战略部署,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4年10月,“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投产,架起了西部地区优势资源和东部地区广阔市场之间的桥梁。2010年11月,建成哈密—敦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疆电外送”第一通道投运,实现了新疆与全国电网互联互通。2010年,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召开,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形成全国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以及企业援疆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这一时期,新疆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全国一道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奔向复兴:“无边光景一时新”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美丽新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新疆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地位,不断深化对治疆规律的认识和把握。2014年、2020年先后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2014年、2022年、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新疆考察,明确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新疆工作总目标,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
新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 车辆行驶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的公路上(2024年10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新疆“五大战略定位”,出台更好紧贴民生凝聚人心推动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举措,引领新疆工作守正创新、胜利前进。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国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完善中央部门支持指导、各省市支援配合、新疆发挥主体作用的工作机制,形成共同建设美丽新疆的强大合力。国家在财政资金、项目建设、产业扶持、投资引导等方面给予新疆全方位、系统性、持续性特殊支持,投入力度之大、覆盖范围之广、惠及人口之多,前所未有。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对新疆转移支付超过4万亿元,2024年达到5434.79亿元。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新疆经济发展不断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新疆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7499.4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534.08亿元。当前,新疆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一大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各族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珍惜当前的大好局面,凝聚起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光辉历程,是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历史,是把新疆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历史。历史昭示,唯有中国共产党,方能救新疆于水火,兴新疆于贫弱,稳新疆于动荡,引领各族人民踏上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的光明坦途。实践证明,新疆的前途命运,根本系于伟大祖国,系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系于牢不可破的中华民族大团结。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的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新疆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系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三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