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世界上唯一存在奴隶的国家,如今仍有70万奴隶,联合国也没办法
创始人
2025-10-07 19:32:13
0

21世纪,人工智能、太空探索、全球互联这些充满未来感的词汇,像潮水一样涌来。

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像奴隶制这种野蛮、反人类的制度,早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然而,就在非洲西北角的撒哈拉沙漠边缘,有一个国家,至今仍然是现代奴隶制的温床。

编辑

这个国家就是毛里塔尼亚。

历史的枷锁为何挣脱不掉?

很多朋友可能听过这个国家的名字,但不知道的是,根据多家国际组织的估算,在这个总人口不足五百万的国家里,可能仍有高达70万人世世代代以奴隶的身份活着。

他们没有自由,没有人权,甚至不被当作“人”来看待。

实际上,毛里塔尼亚的奴隶制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的根深深扎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与种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在这个国家,社会阶层分明。上层是浅肤色的阿拉伯柏柏尔人,他们通常被称为“白摩尔人”,长期以来掌握着国家的财富和权力。

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则是深肤色的哈拉廷人,也就是所谓的“黑摩尔人”。

历史上,白摩尔人部落在征战中会掠夺黑人部落,将其变为奴隶。这种主奴关系,通过一种病态的传统观念,一代代传承下来。

在奴隶主眼中,奴隶不是人,而是可以买卖、赠送、甚至继承的私有财产。

奴隶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小奴隶,他们没有选择,命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注定。

而且,长期的奴役和洗脑,使得许多奴隶自己也接受了这种命运,认为侍奉主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不敢想象没有主人的生活。

难道这个国家从来没有想过改变吗?其实,改变的尝试有过,但结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

一纸空文

面对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毛里塔尼亚政府也曾做出过“努力”。

早在1981年,它就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奴隶制,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在法律上废除奴隶制的国家。

听起来似乎是巨大的进步,对吧?但问题在于,这项法令仅仅是一纸声明,没有任何具体的实施细则,更没有对奴隶主进行惩罚的条款。

直到2007年,毛里塔尼亚才终于通过一部法律,正式将奴隶制定为刑事犯罪。法律规定,蓄奴者将面临牢狱之灾。

2015年,该国再次升级法律,将奴隶制定义为“反人类罪”。然而,法律的文本再严厉,如果无法有效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

这些法律的执行效果非常有限。一方面,奴隶主阶层在当地势力庞大,他们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常常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司法系统本身也存在严重问题,案件调查困难重重,审判过程漫长,最终被定罪的奴隶主寥寥无几。

许多勇敢站出来指控主人的奴隶,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正义,反而可能遭到报复。这让更多的奴隶选择了沉默,继续忍受着非人的生活。法律的无力,让这个国家的废奴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国内的法律指望不上,那么强大的国际组织,比如联合国,难道就坐视不管吗?

联合国“无能为力”

面对毛里TA尼亚严重的人权问题,联合国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多年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发布了数十份报告,通过了多项决议,不断敦促毛里塔尼亚政府正视并解决奴隶制问题。

联合国特别报告员也曾多次深入该国进行调查,并提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证实了奴隶制在该国普遍存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报告和决议,更像是打在棉花上的拳头,软弱无力。联合国面临的困境是多方面的。

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协调机构,缺乏强制执行的权力。它不能直接派兵干预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

它能做的,更多是外交施压和舆论谴责,但这对于一个铁了心要“装睡”的政府来说,作用微乎其微。

加上这背后还牵扯到复杂的国际利益。例如,法国作为毛里塔尼亚的前殖民宗主国,在该国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渔业领域。

一旦对毛里塔尼亚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法国自身的利益也会受损。

因此,在安理会等关键场合,这些大国的态度往往会变得暧昧,导致任何实质性的制裁措施都难以通过。

毛里塔尼亚政府则常常采取“拖延”和“否认”的策略。

他们对外宣称奴隶制只是历史遗留的“残余”,或者淡化问题的严重性,指责国际社会的报道是夸大其词。这种态度,使得联合国的干预举步维艰,最终陷入了“全球努力,局部失败”的尴尬境地。

在法律和国际干预都显得苍白无力的背景下,那些被奴役者的生活,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生而为“奴”的悲惨世界

对于生活在毛里塔尼亚的数十万奴隶来说,他们的人生就是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苦役。

从会走路开始,他们就要为主人家干活,放牧、耕种、做家务,承担着最繁重的劳动,却没有一分钱报酬。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很多人甚至连自己的年龄都不知道。

他们的生活毫无尊严可言。主人可以随意打骂、虐待他们,就像对待牲口一样。女奴的命运则更加悲惨,她们常常沦为男主人的性奴,生下的孩子继续作为奴隶,延续着家族的悲剧。

他们没有人身自由,不能自由恋爱结婚,不能拥有自己的财产,甚至不能决定自己要去哪里。他们的人生,完全依附于主人。

即便有少数奴隶侥幸逃离了主人的控制,他们未来的道路也同样充满荆棘。由于长期与社会脱节,没有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他们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工作,生存下去。

同时,根深蒂固的社会歧视,让他们走到哪里都背负着“奴隶”的烙印,难以真正融入社会。有些人甚至因为无法独立生存,最终又回到了主人身边,重新过上被奴役的生活。

这形成了一个绝望的闭环,让一代又一代人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

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压力固然重要,但真正的改变,最终还是需要这个国家从内部生发出打破枷锁的勇气和决心。

只是,对于那70万仍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来说,黎明,又在何方呢?

相关内容

多名游客登山被困 志愿者放...
国庆中秋假期,户外运动升温,不乏游客迷路被困。近日,福建山地救援队...
2025-10-07 09:13:37
近千名游客因暴雪被困珠峰现...
10月5日,有网友发布求助信息,西藏海拔4900余米处的珠峰东坡营...
2025-10-07 09:09:41
知名5A级景区,致歉!
10月6日,湖南张家界天门山景区发布情况通告: 10月5日18时4...
2025-10-07 09:08:49
满某(男,26岁)、刘某某...
10月5日,北京密云警方通报,2人在司马台长城刻字,被依法查处。 ...
2025-10-07 09:08:44
多彩假期 活力文旅
文旅消费谱绘多彩假日 国庆中秋假期,我市文旅市场一派繁荣。在大峡谷...
2025-10-07 09:07:30
内蒙古最具代表性的10大特...
内蒙古十大特色美食充分体现了草原饮食文化的精髓,融合了蒙古族传统与...
2025-10-07 09:07:25
这份假期健康饮食小贴士,请...
放假期间 不管是家庭聚餐 还是外出旅游 美食都是少不了的“快乐搭档...
2025-10-07 09:06:49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人放假了
国庆中秋长假,许多游客纷纷选择出国旅游。不过,由于出境游玩的中国游...
2025-10-07 09:06:14
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推荐,北...
北京取名字的地方推荐,北京给孩子起名字最好的地方 北京取名字的地方...
2025-10-07 09:06:14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1962年的边界抉择:中朝划界背后的历史考量 1962年,中国做出了一项令许多人感到意外的决定——...
原创 朱... 明朝历史中的神秘国号之谜 前言:奇特的国号引发疑问 在一本讲述明朝历史的科普书中,第一章就提到...
原创 蓝... 【血色庆功宴】 洪武二十七年的宫宴上,六十五岁的颍国公傅友德跪伏在冰冷的金砖上。御案前的金杯盛着...
原创 曹... 【改写版】 在中国古代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蜀汉与曹魏的争霸故事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每当提起这两大阵营,...
原创 中... 在中国西南边陲,有一座鲜为人知却令人肃然起敬的小城——腾冲。它没有北京上海的繁华喧嚣,却承载着一段刻...
原创 美... 说起国家解体,苏联那时候崩得够呛,可要是轮到美国,估计下场更狼狈。不是说美国底子薄,恰恰相反,它那些...
原创 汉... 《——·开篇·——》 一位从监狱走出的帝王,将西汉王朝推向鼎盛。他完善法制、降服匈奴、安定民生,却...
1908年光绪帝瀛台暴毙:临终... 1908年11月14日,紫禁城的寒风裹着阴霾,吹进了瀛台的涵元殿。被软禁在此十年的光绪帝爱新觉罗·载...
原创 明... 改写后的正文: 还记得那部热播剧《闯关东》吗?它生动展现了山东人举家迁往东北谋生的故事。其实在中国...
原创 大... 蒙古帝国的崛起是亚洲历史上一次震撼世界的政治整合,不仅统一了东北亚地区,其影响力更远播至东欧大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