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与西汉并非同一体系,更不用说蜀汉了。至于赵汉、成汉等政权,更是与汉朝毫无关联。
1. 东汉(后汉)的建立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确实是西汉皇室后裔,但血缘关系已经相当疏远。他是汉景帝第六子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而西汉皇位则是由汉景帝第十子汉武帝刘彻一脉传承的。具体世系如下:
刘秀一脉:
汉景帝刘启→长沙定王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
西汉皇帝世系:
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汉元帝刘奭→汉成帝刘骜→汉哀帝刘欣→汉平帝刘衎
从辈分上看,刘秀与汉平帝的父亲刘兴同辈,但实际血缘关系已十分淡薄。为了确立政权的合法性,刘秀在法理上认汉元帝为父、汉宣帝为祖。当时大臣的奏章中明确提到虽实同创革,而名为中兴,承认东汉实际上是新建的政权,只是名义上延续西汉。
为了维护正统性,朝廷还专门为刘秀生父刘钦另立宗庙。这一系列操作都说明,东汉与西汉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的政权,只是刘秀通过政治手段将两者联系起来。因此史学家将刘邦建立的称为前汉(西汉),刘秀建立的称为后汉(东汉)。
2. 蜀汉的尴尬处境
与刘秀相比,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面临更大的合法性问题。首先,蜀汉从未实现全国统一,始终偏安西南一隅。在中国历史上,只有统一全国的政权才会被视为正统,割据政权最多只能算地方势力。这就是为什么蜀汉要不断北伐——既是为了生存,也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其次,刘备的皇室血统更加模糊。《三国志》仅记载他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具体世系已不可考。他的祖父刘雄曾任县令,父亲刘弘则未入仕途。所谓皇叔之称只是小说演绎,实际上刘备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十分疏远。
在称帝问题上,刘备的做法也缺乏法理依据。当时汉献帝已将帝位禅让给曹丕,这是符合法统的。刘备以汉献帝遇害为由称帝,这个借口显然站不住脚。相比之下,曹魏既占据中原核心地带,又获得正统禅让,自然被视为合法政权。
至于后来的匈奴汉赵、成汉等政权,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更不可能被纳入汉朝体系。这些政权存在时间短暂,且统治者并非汉人,自然得不到历史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