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此人不如秦琼尉迟恭李元霸,李世民为什么封他为一等公?
创始人
2025-10-06 15:33:02
0

唐太宗李世民夺取皇位的过程确实存在争议,这也让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他篡改历史的说法。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怀疑他指使房玄龄等人重新编写了关于父亲李渊、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历史记载。 在现存的正史记载里,李渊被塑造成优柔寡断的形象,李建成则被描述为昏庸狠毒的太子,而李元吉也显得平庸无能。相比之下,李世民的形象则格外光辉,被赞誉为雄才大略的明君。不过,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并非历史真伪,而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为何在封赏功臣时,能力并不出众的侯君集竟能获得一等公爵位?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公元626年六月初二那个不平凡的夜晚。在秦王府内,李世民召集了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恭、杜如晦等心腹重臣。这些谋士将领一致建议李世民先发制人,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其中,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堪称李世民的智囊三杰,他们的地位堪比曹操帐下的郭嘉、许攸、荀彧,又似刘备麾下的诸葛亮、法正。

据《资治通鉴》记载,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的具体谋划,正是出自这三位谋士之手。而其他武将则负责在事变当天执行计划。这场政变成功后,李世民顺利登上帝位。登基后不久,他就开始大封功臣,其中仅有五人获封一等公爵:长孙无忌为齐国公、房玄龄为邢国公、尉迟敬德为吴国公、杜如晦为蔡国公,以及出人意料的侯君集为潞国公。

在这五位一等公中,侯君集的入选最令人费解。论智谋,他远不及长孙无忌等三位谋士;论武艺,他又比不上尉迟敬德、秦琼等猛将。那么,李世民为何要给予他如此高的封赏呢?

关于侯君集的功绩,史书记载相当简略。《旧唐书》仅提到: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新唐书》的记载更为简略:预诛隐太子尤力。这些只言片语暗示,侯君集可能在玄武门之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具体细节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相关内容

山东通报威海冷库9人遇难火...
2024年12月7日,山东威海齐东海通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齐东海通...
2025-10-06 13:11:44
原创 ...
随着小勒布伦在北京大满贯半决赛中以4-2战胜世界排名第二的林诗栋成...
2025-10-06 13:11:25
谁是比你更好的中场?哈维只...
西班牙传奇中场哈维在出席活动时接受了快速问答采访,选出比他更优秀的...
2025-10-06 13:05:26
勿忘九一八丨94年前的今天...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9月18日,94年前的今天,震惊中外的“九·一八...
2025-10-06 13:04:33
荐读|山河激荡英雄气——英...
山河激荡英雄气 ——英雄是中华民族闪亮的坐标 文 | 徐文耀、张萱...
2025-10-06 13:04:20
朱万章:宋元时期画龙的图式...
在宋元时期,以陈容为代表的、以“龙”为中心的画龙图和以李公麟、马远...
2025-10-06 13:04:17
元朝与南宋的战争中,为何要...
元朝与南宋的战争:襄阳之役的战略意义与历史影响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
2025-10-06 13:04:12
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一生有...
成吉思汗:一位传奇征服者的身份之谜 成吉思汗,本名孛儿只斤·铁木真...
2025-10-06 13:04:11
原创 ...
【改写版】 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放...
2025-10-06 13:04:04

热门资讯

台胞抗日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沪举... 9月17日,“台胞抗日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80周年”在上海科学会堂...
连挖地道20天炸了日伪军碉堡 百岁抗战老兵徐友白: 连挖地道20天炸了日伪军碉堡 100岁的抗战老兵徐友白。 文/图 湖北日报...
曹操所喜爱的儿子曹彰,手握重兵... 曹彰是曹操与卞皇后所生的次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继承权理应归于他的长兄曹丕。历...
送中国铀矿的非洲小国,独立第2... 在广袤的非洲大陆上,有一个国家在获得独立仅24小时后,就做出了一个重大外交决策——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
原创 从... 【前言:世家大族的兴衰密码】 翻开历史长卷,世家大族如同璀璨星辰般点缀其间。这些家族早在先秦时期便...
原创 红... 吴嘉民:一位淡泊名名的开国少将 在新中国开国将领中,吴嘉民少将或许不是最耀眼的那颗星,但他豁达乐观的...
原创 古... 1. 一捆竹简拦下的迁徙路:汉代农民的搬家难题 公元前 127 年的关中平原,农户陈宗牵着牛绳站在村...
晚清巨富盛宣怀:家里两名女佣,... 盛宣怀这个人,在晚清那会儿算得上是个大人物,不过他的名声一直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是中国实业之父,有人说...
原创 和... 【改写版】 红颜薄命似乎是历史长卷中反复书写的主题,正如吴承恩所言,那些风华绝代的女子往往在人生最...
中国古代数学:考古发现战国“算... 1524年,即明朝嘉靖三年,数学家王文素在其著作《算学宝鉴》中首次提出了导数这一数学概念,这一突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