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经过十几代君主的苦心经营,国力不断增强,最终在秦始皇嬴政手中完成了统一大业。除了君王的英明领导,那些鞠躬尽瘁的文臣武将同样功不可没。特别是秦始皇麾下那十位战功赫赫的名将,他们为秦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秦朝建立仅15年就土崩瓦解。先是项羽几乎杀光了秦朝宗室,随后刘邦夺取了天下。在这生死存亡之际,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名将们都去了哪里?难道都因年迈无法征战,或是早已离世?史书上只记载了章邯一人领兵作战,而秦军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屡战屡败。 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十位名将:王翦、王贲、蒙恬、蒙武、蒙毅、王离、杨端和、李信、内史腾、辛胜(排名不分先后)。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属王翦和蒙恬。 老将王翦在攻打楚国时就深谙明哲保身之道。他故意表现得贪财好利,不断向秦始皇邀功请赏,这才保住了兵权。灭楚之后,王翦被派去征讨百越,这明显是秦始皇对他的防备。看透时局的王翦选择急流勇退,辞官归隐,因此秦朝危难时他早已不在朝中。 王贲作为王翦之子,在灭楚、魏、赵、燕等战役中屡建奇功。统一后被封为通武侯,镇守辽东。受父亲影响,他也选择了隐退,只在秦始皇东巡时短暂复出。 蒙恬长期镇守北方抵御匈奴,是太子扶苏的坚定支持者。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和李斯假传圣旨逼死扶苏,蒙恬因未能保护太子而服毒自尽。其弟蒙毅也未能幸免,被赵高陷害后遭胡亥处死。 其他几位将领的命运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早逝的将领。李信曾为秦始皇立下大功,但在伐楚之战中失利后便销声匿迹,很可能战死或伤重不治。内史腾以最小代价灭韩,并成功安抚韩地百姓,却因积劳成疾在任上去世。 第二类是下落不明的将领。杨端和征战生涯未尝败绩,但在灭国之战后突然消失。蒙武作为蒙恬之父,在灭楚后逐渐淡出政坛。辛胜曾为秦始皇报仇雪恨,讨伐燕国立下大功,后来也杳无音信。 第三类是秦朝最后的希望王离。他继承家族衣钵,驻守北疆。秦末乱起时与章邯联手平叛,却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最终生死不明。 其实,即便十大名将全部在世,恐怕也难以挽救秦朝的命运。当时朝政被昏庸的胡亥和奸佞的赵高把持,忠言逆耳,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局面下,再厉害的将领也无力回天。秦朝的覆灭,实乃历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