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在陈毅和粟裕两位将领的指挥下,新四军主力部队向苏北地区发起战略进攻。在著名的黄桥战役中,他们一举歼灭了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的主力部队,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为了巩固这一重要战果,陈毅亲自部署陶勇率领第一师第三旅向东挺进如东地区。在作战会议上,陈毅指着军事地图上的扶海洲位置,语重心长地对陶勇说:
下围棋讲究'金角银边草肚皮',这个位置就像棋盘上的金角银边,战略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掘港这个战略要地,它控制着苏北的咽喉要道,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这对建立稳固的抗日根据地至关重要。
陶勇率部抵达如东后,却遭遇了一群特殊的对手。这些敌人既不是装备精良的日军,也不是投敌的伪军,更不是国民党顽固派,而是一群横行海上的海盗团伙。如东濒临黄海,自元朝以来就饱受倭寇侵扰之苦。在官府长期压榨下,不少穷苦渔民被迫下海为盗,甚至与倭寇沆瀣一气。到了民国时期,这些海盗依然猖獗,当地百姓恨之入骨,给他们起了海巴子的蔑称。
新四军的到来让这些海盗如临大敌,他们误以为新四军是来抢地盘的,竟公然叫嚣:四老爷,有本事到海上较量!陶勇审时度势,发现如东主要城镇已被日军控制,交通要道也落入敌手。若再与海盗为敌,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他当机立断,决定组建海防团应对海上威胁。但新四军战士多是旱鸭子,要练就海上作战本领谈何容易。
深思熟虑后,陶勇想出一条妙计:与其费力剿灭海盗,不如设法收编他们,化敌为友共同抗日。经过周密调查,陶勇摸清了沿海海盗的底细:从舟山到连云港一带,盘踞着以潘开潢、孙二虎为首的五大海盗帮派。这些海盗头子个个身手不凡,尤其以孙二虎势力最大,拥有五艘三桅大船。孙二虎本是渔家子弟,从小在海上摸爬滚打,后来投靠青帮拉起队伍。抗战爆发后,他短暂加入伪军,因与上司不和,便带着弟兄们下海自立门户,组建黄海游击大队当起了海盗王。这个孙二虎胆大包天,不仅劫掠商船,连新四军的物资也敢放过。
一次,新四军采购员张宾押运军需物资途经如东海域,竟遭孙二虎劫船。张宾亮明身份说这是抗日物资,孙二虎非但不听,反而狠狠抽了他几个耳光,将人货一并扣押。陶勇闻讯勃然大怒:好个孙二虎,欺人太甚!但考虑到新四军缺乏海战经验,贸然出击可能适得其反,陶勇决定智取。
他先派人带着赎金和物资,不动声色地赎回被俘人员,对劫掠之事只字不提。孙二虎见新四军如此软弱,愈发肆无忌惮。1941年4月18日,如东举办传统庙会,孙二虎带着喽啰大摇大摆来赶集。陶勇得到情报后,精心设下埋伏。当孙二虎一行逛到龙王庙时,扮作商贩的新四军战士突然亮出武器,将其团团围住。孙二虎还想反抗,但手下很快就被制服。
在临时指挥部里,陶勇看着这个桀骜不驯的海盗头子,突然发问:听说你杀人如麻,可曾杀过几个日本鬼子?这一问让孙二虎哑口无言。陶勇趁势追问:放着日本人不打,专抢抗日物资,你的良心何在?孙二虎羞愧难当,当得知眼前就是威震苏北的陶勇时,他扑通跪下:我罪该万死!
陶勇却出人意料地为他松绑,推心置腹地说:咱们都是穷苦人出身,只要你肯改过自新,我既往不咎。两人把酒畅谈,从童年苦难说到民族大义。孙二虎深受感动,当即表示愿意率部投诚。在他的带动下,大批海盗纷纷加入新四军。经过整训,这些海上蛟龙成为抗日劲旅,在江浙沿海屡建奇功,为打破日伪封锁立下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