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袭取荆州,很大一部分功劳都是陆逊的,没有陆逊出谋划策,参与其中,吕蒙根本夺不了荆州。
这样说有证据吗?有证据。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攻打襄樊时,吕蒙见关羽防守严密,毫无破绽,于是称病,这时,陆逊去见吕蒙,分析情况,然后出谋划策。
如果吕蒙有把握能袭取荆州,为何要称病隐退,让陆逊代替自己呢?吕蒙直接拿下荆州不就完了吗?何必多此一举?
正是吕蒙见关羽防守严密,没有破绽,无计可施,这才称病隐退的。
恰好这时,陆逊去见吕蒙,说出了偷袭的整个计划。
看史书是怎么记载的?
吕蒙称病去建业休养,陆逊去见吕蒙,问吕蒙面对当前的情况,怎么办?吕蒙说,我现在病了,没什么办法。
《三国志 陆逊传》记载:吕蒙称疾诣建业,逊往见之,谓曰:“关羽接境,如何远下,后不当可忧也?”蒙曰:“诚如来言,然我病笃。”
注意看,吕蒙这个回答,说明他确实无计可施。
陆逊说,关羽一向骄傲自大,他现在去打襄樊,又知道你病了,肯定放松警惕,不会防备,我们现在出其不意,偷袭荆州,就可以一举拿下荆州,一战可擒。
《三国志 陆逊传》记载:逊曰:“羽矜其骁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但务北进,未嫌於我,有相闻病,必益无备。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下见至尊,宜好为计。”
陆逊信心满满,而吕蒙是怎么回答的?
吕蒙说,关羽一向很勇猛,现在荆州多年,恩信很好,偷袭是很难成功的。
《三国志 陆逊传》记载:蒙曰:“羽素勇猛,既难为敌,且已据荆州,恩信大行,兼始有功,胆势益盛,未易图也。”
吕蒙说,未易图也,这四个字,就是搞不定,没信心。
这时的吕蒙,还是认为关羽防守很严密,根本拿不下荆州。
但是,陆逊这个建议,点醒了吕蒙,所以,吕蒙去见孙权的时候,就向孙权推荐了陆逊代替自己。吕蒙认为陆逊这个人很有谋略,又没有什么名气,关羽知道了,不会防备,陆逊是麻痹关羽的一枚好棋子。
《三国志 陆逊传》记载:蒙至都,权问:“谁可代卿者?”蒙对曰:“陆逊意思深长,才堪负重,观其规虑,终可大任。而未有远名,非羽所忌,无复是过。若用之,当令外自韬隐,内察形便,然后可克。”权乃召逊,拜偏将军右部督代蒙。
也就是说,在陆逊和吕蒙陈述偷袭荆州计划时,吕蒙还是惧怕关羽的,他始终认为关羽勇猛,防守严密,偷袭根本就没把握,所以他一直都不敢偷袭。
这也是吕蒙为何要称病去建业休养的原因。
如果吕蒙敢偷袭的话,有把握的话,很简单,在陆逊去见他之前,就完全可以行动了,为什么要等到陆逊见他之后,才行动呢?
这不是吕蒙听了陆逊的点拨吗?
由此可见,吕蒙偷袭荆州,整个计划都是陆逊策划的,也是陆逊分析给吕蒙的。
在陆逊向吕蒙陈述偷袭计划之前,在吕蒙的脑子里,一直都是关羽勇猛,防守严密,不易图也!
所以,陆逊才是袭取荆州的总设计师,总策划,没有陆逊,吕蒙想都不敢想,更别说实施偷袭行动了。
而且,在偷袭行动过程中,陆逊也参与其中了,并不是吕蒙一个人去完成的。
《三国志 陆逊传》记载:羽览逊书,有谦下自讬之意,意大安,无复所嫌。逊具启形状,陈其可禽之要。权乃潜军而上,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注意看,使逊与吕蒙为前部,至即克公安、南郡。
陆逊写信麻痹关羽,关羽放松戒备,从荆州抽调了兵力开赴襄樊前线,后方空虚了。
此时的陆逊再次制定作战计划,孙权派人偷袭,让陆逊和吕蒙为前部,一起行动,迅速拿下公安和南郡。
所以,整个偷袭荆州的过程,陆逊建议偷袭、制定作战计划,参与军事行动,全程挑大梁。
可以说,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陆逊起关键作用,是重点中的重点。
也可以说,关羽其实是栽在陆逊的手中。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