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帐汗国当年是蒙古帝国分出去的大块头,地盘从中亚一直铺到东欧,兵强马壮,城池遍地。可就这样一个老大哥,偏偏连续两次被中亚军阀帖木儿打得一败涂地。
关键是——这仗打得还挺冤。金帐的脱脱迷失原本是帖木儿一手扶上来的大汗,结果他一上位就翻脸,挑事挑到帖木儿家门口。
帖木儿两次出兵,不光灭了金帐军队,还直接把人家的老巢萨莱城烧成平地,金帐从此一蹶不振。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把这事儿理一理,脱脱迷失哪一步错了?帖木儿怎么做到打草原像扫地一样干净利落?
脱脱迷失是个典型的白帐系贵族。
白帐汗是金帐汗国的“兄弟政权”,在金帐陷入内乱时,他趁机向南投靠帖木儿。1380年前后,帖木儿看他能打、能干,干脆扶他做了金帐大汗,借此让北方稳定,方便他腾出手来进攻波斯和呼罗珊。
这本是互利合作。可脱脱迷失刚一坐稳,就开始自立门户,直接把帖木儿的战略利益踩了个遍。
第一件事发生在1385年。脱脱迷失突然出兵花剌子模,占领大不里士,还命人以自己的名字铸造钱币。要知道,这地方是帖木儿眼中的核心战略区,通向波斯和西亚的商道都从这儿过。脱脱迷失这么干,无异于在帖木儿的后院插了一面大旗。
第二年更狠,1386年,脱脱迷失亲率骑兵,穿越高加索山脉突袭帖木儿军营。这次袭击极为突然,差点把帖木儿本人干掉。幸亏帖木儿儿子米兰沙及时赶来救驾,这才保住命。帖木儿没报复,还把抓到的俘虏放回去,送上了粮草。
可脱脱迷失并没收手,反而觉得帖木儿“软”。于是,他又在1388年调集大军,进攻帖木儿老家布哈拉,破坏得一干二净。
短短三年,脱脱迷失从“受扶持者”变成“主动挑衅者”,把帖木儿北部防线搅了个稀巴烂。
1390年冬,帖木儿不再忍让,宣布出兵讨伐脱脱迷失。这一年,草原刚入冬,雪还没封山,帖木儿就开始调兵,准备动真格。
脱脱迷失玩的是传统草原那套短平快抢地盘的路子,却没看清帖木儿已经在搭建一个系统化国家机器。他惹的,是一个彻底不讲江湖义气的实用主义对手。
1391年2月,帖木儿从塔什干出发,带着20万大军沿锡尔河北上,一路越过乌鲁套山、托博尔河、包拉尔河,目标是金帐汗国的大本营哈萨克草原与伏尔加流域。
这次远征的难度,不是打仗,是活着走到战场。一路上,草原物资极度匮乏,野兽比牛羊多,粮食价格比黄金贵。帖木儿下令全军节粮,组织围猎,靠打野狼、麋鹿、羚羊为食,边走边吃,边吃边打。
走到5月,脱脱迷失没跟他正面硬拼,而是一路诱敌深入,想耗死帖木儿。可帖木儿并没上钩,6月初大军绕过乌拉尔河,直扑萨马拉河流域,在浑都思察与金帐军主力正面碰撞。
这是金帐汗国历史上最惨的一战。
金帐军人多马快,占尽地利。骑兵阵列铺开数十里,尘土遮天。《胜利之书》记载,“马蹄所至,草根尽断”。但帖木儿不慌,他把军队分成三段:前线用弓箭压制,侧翼派重骑偷袭,主阵用步兵筑起盾墙。
战斗一打就是一整天,脱脱迷失的突击阵法一次次被瓦解。等到晚间,他发现伏尔加河水位上涨,无法渡河,只能硬拼,结果惨败,损失兵马十万以上。本人仓皇逃命,贴身侍卫都散了。
帖木儿打赢后没急着走,在草原上办了26天庆功宴,沿路抢了金帐的牧场、村寨、驿站,拉走大批牛羊奴隶,然后才带兵原路返回。
这次出征整整打了11个月,从出兵到胜利归来,金帐汗国野战主力被彻底拔除。再强的草原国家,没了骑兵也就像拔了牙的老虎。
脱脱迷失本以为可以靠骑兵拖垮帖木儿,结果却把家底赔了个干净。他还没意识到,帖木儿接下来要打的,是国家的骨架。
1394年,脱脱迷失又想卷土重来。他把希望压在新成立的“反帖木儿联盟”上,试图联合奥斯曼帝国、马穆鲁克王朝,从南北夹击中亚,收复失地。
帖木儿不惯着,1395年绕道高加索山西段,从金帐汗国侧翼打入捷列克河流域,准备再次对脱脱迷失动手。
这一战,金帐军摆出大阵,骑兵三路突击帖木儿左翼,企图强攻决胜。但帖木儿早有准备,用步兵盾阵稳住阵脚,再由重骑绕后夹击,同时抛射火矢扰乱敌阵。脱脱迷失看到局势混乱,提前跑路,军队群龙无首,瞬间崩溃。
战败之后,帖木儿展开最狠的一招。
1396年,他下令焚毁金帐汗国都城——萨莱城。这座城市位于伏尔加河中下游,是金帐的财政中心、行政中枢、对外贸易总口。烧了它,相当于直接割断整个国家的血管。
火烧萨莱之后,帖木儿一路劫掠,放弃长期占领,但确保金帐不再恢复元气。随后,金帐内部出现权力真空。贵族忽格鲁特称汗,主动向帖木儿低头,乞求和平。
1406年,脱脱迷失在一次突袭中被刺杀,至死没能东山再起。他死后,金帐迅速瓦解。原本统一的大国被拆成几个区域政权:喀山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陆续冒头。
这时候,帖木儿早已转向攻打印度和安纳托利亚。他并没有“灭国”行为,而是通过两次精准打击,让金帐失去了战争能力、经济能力和统治能力,等于用事实宣布这个老大哥退出历史舞台。
脱脱迷失输的不是两场仗,而是一个国家的系统。他打的那点算盘,根本不是帖木儿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