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水下考古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2007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成功打捞南海一号宋代沉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后,考古工作者再接再厉,在东海海域又有了惊人发现——四艘满载珍贵文物的英国沉船重见天日。经考证,这些沉船装载的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从圆明园掠夺的稀世珍宝。令人唏嘘的是,这些掠夺品在运回英国途中遭遇海难,最终永远留在了中国海域。
令人愤慨的是,当英国方面得知这些沉船被打捞的消息后,竟公然要求中国归还这些文物。这种厚颜无耻的行径立即引发了国内网友的强烈谴责。这些沉船虽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屈辱记忆,但它们的重见天日,也昭示着今日中国的崛起与复兴。
让我们回溯那段黑暗的历史。在北京西北郊,曾坐落着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如今虽只剩断壁残垣,但那些精美的石雕、残存的建筑构件,依然能让人想见其昔日的辉煌。圆明园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之大成,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然而再精美的建筑也抵挡不住侵略者的炮火。1860年,英法联军如潮水般涌入圆明园,展开了疯狂的掠夺。他们贪婪地搜刮着园中的珍宝,对无法带走的文物则肆意破坏。仅仅两天时间,这座历经百年修建的皇家园林就被蹂躏得面目全非。
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彰显武力,英国侵略者竟下令焚烧圆明园。这场大火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300多名太监宫女葬身火海,无数艺术珍品化为灰烬。据当时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从圆明园掠夺的珍宝价值超过600万英镑,其中许多都是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这场浩劫给中华文明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作为主要侵略者,英国在这次掠夺中获利颇丰。但天意弄人,当他们将战利品运回国内时,四艘满载圆明园文物的商船在东海遭遇海难沉没,这些珍宝最终长眠于中国海域。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侵略者再次洗劫了已经残破不堪的圆明园,连园中的树木都不放过。这段屈辱历史,成为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伤痛。
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源远流长。古代劳动人民就凭借智慧开展航海活动。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许多商船因意外沉入海底。近代以来,更有大量被掠夺的文物随沉船长眠于南海、东海海底。
原本中国并未将水下考古作为重点,因为相比陆地考古,水下考古技术要求更高。但1980年英国商人迈克·哈彻的盗捞行为,促使中国加快了水下考古的步伐。哈彻成立打捞公司,专门打捞二战沉船。在偶然打捞到一艘明代沉船获利数百万美元后,他开始在南海疯狂盗捞中国文物,甚至故意损毁部分文物。
为保护国家文物,中国考古工作者奋起直追。经过十余年努力,中国水下考古技术取得质的飞跃。2007年南海一号成功打捞后不久,东海渔民又发现了四艘英国沉船。经考证,这些1860年左右沉没的商船装载的正是圆明园文物。这一发现令国人振奋,这些本以为流失海外的珍宝原来一直沉睡在中国海域。在考古人员努力下,这些珍宝终于重见天日。
在打捞过程中,英国方面竟无理阻挠,其媒体更是叫嚣要求中国归还文物。这种强盗逻辑令人愤慨。须知这些文物本就是英国从圆明园掠夺的,如今竟还厚颜索要,足见其强盗本性未改。1840年英国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至今大英博物馆仍藏有大量中国文物。
如今中国已今非昔比,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无论英国如何叫嚣,中国政府都坚决拒绝其无理要求。圆明园的悲剧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但崛起的中国已有能力捍卫国家尊严。这四艘沉船中的文物只是流失海外珍宝的冰山一角。相信随着国家日益强盛,会有更多文物回归祖国,圆明园的悲剧也永远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