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数万红军将士背负着革命的火种,踏上了这条充满艰险的征途。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涉沼泽草地,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
强渡大渡河的生死时刻
1935年5月,经过数月的艰苦行军,红军主力部队抵达川西地区的大渡河畔。此时,数十万国民党军队正从四面八方包抄而来,形势万分危急。红军先头部队虽然成功占领了安顺场渡口,但这里仅有几条小木船,一昼夜最多只能运送千余人渡河。按照这个速度,要将3万多名红军全部渡过河去,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红2师4团临危受命,沿着大渡河岸边的崎岖山路,昼夜不停地急行军320里,以惊人的速度赶到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经过激烈战斗,红军全歼了驻守在此的川军第24军刘文辉部1个营,成功夺取了这座战略要地。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后来被称为飞夺泸定桥,为陷入绝境的长征红军打开了一条生路。
解放战争中的历史转折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1949年。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北、华北、华中及东南沿海地区相继解放,国民党政权已经摇摇欲坠。在这一年秋天,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近30万精锐部队,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的指挥下,挥师入川,接连攻克重庆等重要城市。12月7日,蒋介石在成都召开了其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妄图集中所有残余兵力组织所谓的川西大决战。他任命自己的得意门生、原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为西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负责统一指挥。然而此时的国民党军队早已军心涣散,连战连败。就连一向对蒋介石唯命是从的胡宗南,也不得不承认:重庆都守不住,成都谁能保得牢?
西康起义与残军流窜
川西大决战的结果毫无悬念,胡宗南的部队再次遭遇惨败。他麾下的5个兵团30余万部队,不是起义就是投诚。与此同时,西康省主席刘文辉等地方实力派也纷纷通电宣布起义,并将主力部队调往四川、西康两省交界处,意图切断胡宗南残部的退路。但在部队调动过程中,仍有数千名国民党顽固分子侥幸逃脱。这些残兵败将在当地一个连长的带领下,翻越了天险大炮山,最终窜入了西康省会康定。
泸定桥的再次较量
这些溃兵大多隶属于国民党第127军301师,因此该师师长田中田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领。田中田曾在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兼第19兵团司令张轸和第127军军长赵子立麾下效力,但在张、赵先后在湖北和四川巴中地区起义时,他都率部逃脱,执意要与人民为敌到底。这次攻占康定后,田中田立即派了一个团驻守天险泸定桥,妄图凭借大渡河天险阻挡解放军的进攻。
历史的重演与胜利
1950年3月22日,得知解放军已经逼近的消息后,田中田给泸定桥守军下达了最后命令:必须在次日中午12点前彻底毁掉泸定桥。为了防止当年红军攀铁索过桥的历史重演,他不仅命令烧毁所有桥板,还要将铁索全部砍断。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就在第二天拂晓,解放军先遣部队已经神速抵达泸定城下,再次上演了飞夺泸定桥的壮举。田中田仓皇逃出城外,但很快就被追上歼灭,康定终于获得解放,西南各省也相继迎来了解放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