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晚年在台湾生活可谓凄凉落寞,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山西王\"被彻底架空后,隐居在台北郊外的荒僻山野。他异想天开地在阳明山菁山草庐修建了三孔窑洞,还别出心裁地命名为\"种能洞\"。这些窑洞窟最初采用鲜艳的砖红色外墙,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格外醒目。不料这竟引来蒋介石的震怒,误以为是有人在保护区内私采金矿。在当局的\"建议\"下,侍从们不得不连夜用沥青将红墙涂成一片漆黑,还编造\"防空伪装\"的借口搪塞这位失势的老长官。
1949年败退台湾之初,作为行政院长的阎锡山确实风光过一阵。他频频发表演说,痛陈国民党内部分裂腐败的弊病,言辞犀利直指时弊,展现出重振旗鼓的雄心。然而他显然错判了形势——蒋介石岂能容忍一个曾多次反对自己的旧敌在眼皮底下指手画脚?随着蒋氏逐步在要害部门安插亲信,阎锡山先是被剥夺国防部长实权,继而在1950年蒋介石\"复行视事\"后,不得不识趣地辞去行政院长职务。陈诚接任时,蒋介石那套表面挽留实则迫不及待的做派,将政治权术演绎得淋漓尽致。
卸任后的阎锡山先是蜗居在台北丽水街,半年后索性搬到了荒无人烟的阳明山深处。那里不仅没通水电,连像样的道路都没有。当蒋介石夫妇\"屈尊\"来访时,这位昔日的封疆大吏竟要慌忙派人用草包铺路,生怕穿高跟鞋的宋美龄崴了脚。宋美龄见他生活如此清苦,回去后特意安排安装了一部军用电话,这看似体贴的举动,反倒更凸显了阎锡山处境的尴尬。
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位曾经的\"山西王\"竟陷入经济困顿。虽然每月能领到5万元经费,但要养活数十名随从和家人实在捉襟见肘。据说他带到台湾的金条全被没收,侍从们看不到前途又得不到厚禄,陆续有人不告而别。当秘书原馥庭坦言去意时,阎老那句\"他们谁都可以走,你不要离开我\"的哀求,道尽英雄末路的悲凉。
在菁山草庐的十年间,阎锡山终日伏案著述,却渐渐养成两个古怪癖好:一是乐此不疲地为自己撰写挽联,二是反复修改遗嘱。他特别嘱咐要在墓碑刻上日记第100段和128段,那些充满玄机的处世箴言,仿佛是他对跌宕一生最后的注解。1960年5月,77岁的阎锡山在落寞中离世。蒋介石虽派何应钦治丧并亲赠\"怆怀耆勋\"匾额,但其墓地多年来香火寥落。唯有老侍卫张日明风雨无阻地守墓半世纪,用最朴实的忠诚为这段历史留下温暖的注脚。如今若连这位老兵也已作古,那位曾经显赫一时的\"山西王\",恐怕真要永远沉寂在阳明山的荒烟蔓草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