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读三国之五:既生瑜,何生亮;既有亮,何须懿
创始人
2025-10-03 11:05:26
0

如果在《三国演义》中选出三位大咖的话,你认为是谁呢?大概率应该是周瑜、诸葛亮、司马懿。周瑜辅佐孙策、孙权割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独霸一方。诸葛亮“隆中对”后辅佐刘备占荆州、夺西川、建蜀国,三分天下有其一。司马懿辅佐曹操后代,几起几落,为晋国建立打下了基础。这三位智者各自拥有卓越的才华和非凡的智慧,却又在三国的舞台上相惜相杀,上演了一场“既生瑜,何生亮,既有亮,何须懿”的精彩对决。

瑜亮懿,年龄、才华、结局的PK。从年龄上排序,周瑜老大,司马懿老二,诸葛亮老三。周瑜生于175年,死于210年,活了36岁。司马懿生于179年,死于251年,活了73岁。诸葛亮生于181年,死于234年,活了54岁。司马懿活的最长。从才华上看。周瑜不仅风流倜傥、擅长领军作战,还精通音律,苦肉计、反奸计、火攻计运用绝妙。司马懿出身士族,年轻时被曹操看中做官,但因有“鹰视狼顾”之相,被曹操雪藏,后辅佐曹丕,屡献良策。后擒斩孟达、抗蜀北伐、计赚曹爽,当上大司马。诸葛亮27岁出山,三把火烧得曹操发蒙,后联吴抗曹,借荆州、取西川、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经天纬地、神机妙算,并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作品传世。从结局上看,周瑜英年早逝,天妒英才;诸葛亮位列蜀汉丞相,却因运气不佳,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司马懿却因善于藏拙忍耐,活得取长,而且后代还了当皇帝,是最大赢家。

瑜亮之争,火攻、借箭、借风的PK。瑜亮初见,一位是大督都,一位是小军师;一位是已经名满天下,一位是初出茅庐;一位是寻求帮助的,一位是有实力被求的,所以周瑜是看不起诸葛亮的。但是,面对共同的敌人,他们选择了合作。在对敌的策略上,二人同时提出了火攻的对策。可见,英雄所见略同。然而,在深层次的接触中,周瑜越来越觉得诸葛亮是个对手,就要想办法除掉他。让他三日之内造出十万支箭,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诸葛亮用自己“草船借箭”的计谋,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戏弄了曹操。周瑜用一系列计谋完成对曹操的战略布局,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诸葛亮自告奋勇借东风,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这时的周瑜又要加害诸葛亮,诸葛亮看出危险,借机脱身。孙刘联盟终于实现了火烧赤壁的目标。火烧赤壁后,刘备夺取荆州。周瑜不服气想要夺回,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最终周瑜因气量狭小,伤病复发,一命呜呼!

亮懿之争,攻与守、动与静、急与缓的PK。刘备死后,西蜀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诸葛亮为报先主三顾之恩,夙兴夜寐,宵衣旰食,一心兴复汉室。于是不顾国力贫弱、兵微将寡,兴兵六次北伐。他的运兵策略已无人能敌。然而,司马懿的出现,让他几次北伐,功败垂成。蜀国是不断的进攻,司马懿是坚持防守。诸葛亮恨不得与司马懿决一死战,司马懿以静制动,以无招胜有招。诸葛亮心急如焚,司马懿苦练拖字诀,即使诸葛亮用一套女人的服装来羞辱他,也不为所动。这足见司马懿的胸襟与肚量之大。“你有你的千条计,我有我的老主意。”在司马懿看来,我胜不了你,但我能耗死你,“以柔克刚”才是最好的策略。最终司马懿熬死了诸葛亮。

分析这三人,司马懿是笑到最后的,而周瑜和诸葛亮则显得十分悲情。假如周瑜的气量再大一些,诸葛亮再缓宽一点,哪有司马懿什么事?我们在感触人生短促而命运无常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命运的问题。命运、命运,命在前,运在后。没有命,哪有运。只要活着,皆有可能。庄子云:深根宁极而待,此存身之道也。大人物的确应该深思。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寒窑赋》

人生在世,要想出人头地,没有高人指点,高人推荐,不知要走多少弯路。三国时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那个年代没有高考、国考,人才要得到赏识,须有人推荐。《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当世名士,他叫司马徽,虽然隐居乡野,却洞察社会,不愿做官,却推荐他人做官,是一名出色的猎头。他看人眼光独到,荐人非常巧妙,看事洞若观火。他运用高超的荐人术,成功地把诸葛亮这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推荐到了重要岗位上。

一是看准对象,制造偶遇。自黄巾起义以来,刘备经历大小数十余战,有胜有败,却没有打下自己的地盘,只能依附于刘表,当了个新野县令。但此时的刘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名声已经很大了。因说错话被刘表的部下追杀,跃马过檀溪后逃到司马徽住的地方。司马徽早早便安排牧童在此等候。在司马徽看来,刘备外有皇叔之尊,内有仁义之声,还有大批文武人才跟随,是妥妥的潜力股,只是缺少大才辅佐。而二十多岁的诸葛亮,虽有经纶济世之才,却仍处于待业状态,能把诸葛亮推荐给低谷中刘备,既能受到重视,又能大展才华,这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二是巧埋伏笔,吊足胃口。司马徽推荐诸葛亮并不是低三下四,而是用足了技巧。他先是和刘备分析存在的问题,得出“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的结论,并指出刘备:“‘天命有归’、‘龙向天飞’,盖应在将军也。”而且给指出一条明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可把刘备的胃口吊足了。刘备急忙问:“伏龙、凤雏何人也?”偏偏司马徽不和他说答案,一定要把这个谜底留到关键时候。

三是把握时机,上门介绍。刘备没能找到伏龙、凤雏,却碰上了徐庶。徐庶帮助刘备一通操作后,被曹操盯上,利用徐庶的母亲将徐庶骗走了。刘备的事业刚有起色,就遭遇挫折,重回低谷。这个时候,刘备对伏龙、凤雏的需求更加强烈。在这个时候,司马徽来了。不仅把诸葛亮的才能猛夸一通,还说诸葛亮的才能超过管仲、乐毅,和姜子牙、张良有一比。如此一来,诸葛亮的形象在刘备心中就如神一般的存在了,于是就有了留传千古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自古人才难得。惟其难得,更需珍惜。有大才的人一般会待价而沽,自已不会轻易贱卖自己,所以,人才需要推介,需要人才的企业也要对人才评估,量才施用。于是,供需之间就形成一条看不见的鸿沟。这个 时候,有一个好的中间人就非常关键。于是就产生了一个职业,这个职业,古代叫伯乐,现代叫猎头。《三国演义》中的司马徽就是这个职责。他不仅发现人才,评价人才,还负责推荐人才。他用隐士的作风、高超的技巧、为苍生负责的格局,完成了人才推荐的重要任务。不过,他也点到了诸葛亮这位旷世奇才跟随刘备一点遗憾。

这个遗憾就是司马徽说的:虽得其主,不得其时。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一句惊世骇俗的话,让他背上了“奸雄”的骂名。其实,这句话好多人都想过,也做了,但不敢说出来。而曹操却大胆地说了出来,至于别人骂不骂,他是不在乎的。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就是大人物的气魄与胆略。

吞天吐地的诗文。曹操的诗文不少,最让人熟知的是《观沧海》和《短歌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胸怀天下,包容万物的格局。“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是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是求贤若渴,招才纳士的呼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建功立业,实现理想的表白。写出这样的诗文的人,你能想象他是一位奸雄吗?

奸诈胆大的品行。曹操小字阿瞒,又名吉利,从小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他的叔父见他经常游荡,就告诉了他的父亲,父亲骂了他。有一次,他看到他的叔父来了,便假装倒地中风,他的叔父赶紧告了他的父亲。父亲来了后,曹操已经好了,还向他的父亲诉说,是叔父不喜欢他才造谣。致使他的父亲不相信叔父。曹操后来当了洛阳主管治安的官员后,一次夜巡,抓到了中常侍褰硕的叔叔拿着刀在街上遛达(估计是喝高了),竟然不顾他是大官的亲戚,大棒伺候了一顿,一下子名声大振,还提拔了官。

凶狠残酷的手段。因为曹操的手段狠辣,三国里有多少人恨他又怕他,有多少人敬他又畏他。他行刺董卓失败逃跑,到了父亲的老友吕伯奢家。吕伯奢为招待他,出门打酒。吕家人准备杀猪为他洗尘。他因听了一句“缚而杀之”,便将吕家全家人杀死。半路上,他看到吕伯奢打酒回来,怕他告密,连老人家也一起杀了。征讨袁术时,因粮草不够,他给手的下粮草官出主意,让他大斗换小斗,明目张胆w克扣士兵的军粮。士兵饿肚子,闹起来后,曹操一推六二五,把所有责任推给粮草官王垕,并杀了他以泄众人之怒。曹操横槊赋诗《短歌行》,扬州刺史刘馥因说他“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是不吉之言。他竟然一槊将其刺死。

经天纬地的才能。曹操小的时候,有三个名人对他下过评语。一个是名士桥玄,说他”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顒对他的评价是:“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评语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对于许邵的评语,曹操高兴的不得了。也许是受8q.rr09.net/8dxnb到许邵的鼓励,曹操开始了他的奋斗历程。他先举孝廉,后当都尉,破黄巾,讨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战袁绍,灭袁术,除吕布,败刘表,称魏王、除异己,三分天下有其二。在乱世之中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历史上曹操的非议非常多,说他是白脸奸臣,说他是乱世袅雄,说他阴谋篡位等等。但是,对于曹操这样的人物,生逢乱世,我们能用后世的道德标准衡量他吗?他本就是多面的。他在《让县志明本志令》中曾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就是他不同常人的地方。

不管别人怎么说,曹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名头还是符合的。

“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李宗吾《厚黑学》

《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三人都属于有志青年。从身份上讲,刘备算最尊贵的,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属于汉室宗亲。曹操是汉相曹参之后,太尉曹嵩的儿子,属官宦之后。孙权的父亲孙坚原是下邳县丞,属下级官吏的后代。但从起跑线上讲,刘备是最差的。他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不像曹操和孙权,可以不用为生计而奔波。像刘备这样一位“落入鸡窝里的鹰”(成君忆语)要想在乱世里出人头地,没有点“脸皮厚”的精神确实难上加难。

刘备,我赋予自己使命。已经沦为赤贫阶层的刘备是不屑于种地的。而且他也不甘于只找一份能养家糊口的工作。他的理想是当天子,匡复汉室。于是母亲砸锅卖铁,十五岁开始让其游学,拜郑玄、卢植为师。可是二十八岁了,还没有就业。只能编草席草席为生。但他坚信,人可以会编草鞋,但编草鞋绝对不8q.rr09.net/86JAF是他的使命。他在等待机会。黄巾之乱成了他的起点。他在朝廷招兵的榜文前,开始贩卖他的理想,关羽和张飞被他一顿忽悠,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张飞的桃园,他们焚香起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用“义气”二字把他们三人紧紧绑在了一起。

关羽,我忠诚于有使命的人。关羽是河东解良人,也就是山西运城人,因杀了当地土豪,而成了逃犯。一身武艺,却无处报国。他是农民出身,自然是提不出多高的口号和目标,只希望能当兵吃粮,解决生存问题。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桃园结义时,他的需求也就是生存和安全的层次。这个需要层次的人,是相对容易满足的。面对刘备画下的大饼,关羽高高兴兴地吃了。他知道,刘备是个有大志向的人,跟着他,就像孙悟空跟着唐僧一样,不仅能解决吃饭问题,而且能干一番大事。

张飞,我听大哥的。张飞是个做生意的人,他有庄园墅,有自己的产业(杀猪卖肉),也有钱,喜欢喝酒,还有武艺。当看见刘备面对招兵告示叹气时,张飞竟然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乍一听,这不像一个卖肉的老板说的话呀!其实不然,做生意的人都很关心国家大事,因为他8q.rr09.net/83V2N们是有产者,有产者最怕国家动荡影响自己的生活。当他听到刘备的身份和志向后,毫不犹豫,散尽家资,跟着刘备打天下去了。张飞是直性子,认定的事是不会回头的。今后,大哥说啥就是啥。

刘关张三人结拜后,人生就像开挂一样。破黄巾,打董卓,战吕布,取徐州,抗曹操,夺益州,封汉中王,称皇帝,三分天下有其一。其中刘备也用了他脸皮厚加爱哭的办法。比如:刘备摔孩子,劝曹操杀吕布,借荆州不还,白帝城托孤等等,都有虚伪的一面。义字为先,让刘备得到了关羽、张飞。可是成也“义”字,败也“义”字。刘备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杀,张飞急于报仇,也被部下所杀。这个时候,刘备展现出的不是以大局为重,而是像江湖大哥一样,为报私仇不顾一切,结果被火烧连营,兵败夷陵,死在白帝城。

“不求同生,但求同死。”这是义的最高境界,但它不是大义,是私义。面对国家大业,不论什么样的义都应服从大义,位置越高的人越要懂得取舍,否则,被义气所裹挟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招致更大的损失。从这一点来看,刘备的脸皮还不够厚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

刘禹锡有诗云: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一千八百多年前,离今天到底有多遥远。我们无法去直观地感受,但肯定的一点是,除了山河以外,当年地面上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已不复存在,只有古墓葬里和些许残存的遗迹提示着我们。不过,那个年代的鲜活的故事却以文字、书籍的形式流传了下来,传诵至今,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感慨万端,让我们回味沉吟。《三国演义》的故事就是如此。

这是风云际会的时代。天子没福民遭难。从东汉末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大汉王朝烽烟四起、群雄割据,帝王频换,将相迭出。围绕“权力”二字,开始逐鹿中原,先后出现“十常侍乱政”“何进弄权”“董卓废帝”“十八路讨董卓”“曹操挟天子以诸侯”“赤壁鏖战”“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孙权称帝”“三国鼎力”“司马篡权”“三家归晋”。政治舞台上,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尽情扩充势力,展示野心。兵荒马乱、风起云涌,这就是三国时代。

这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有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一日,曹操摘青梅置酒,请正在韬光养晦的刘备饮酒。席间试探刘备,让其谈一谈天下的英雄。刘备谈到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权、益州刘璋,以及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些人都是当世英雄。然而,在曹操看来,他们不是冢中枯骨、色厉胆薄,就是虚名无实、守户之犬。曹操眼中的英雄是:"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曹操还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手中的筷子都掉了。《三国演义》中,这是作者借曹操和刘备之口,把能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英雄一一介绍了。

这是将星云集的时代。国难出良将。在冷兵器时代,攻城略地离不开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战将。《三国演义》中,这样的人物比比皆是。比如,人们口口相传的“二十四名将:”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和姜维。这些人物,哪一个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角色。他们跟随主帅南征北战、东讨西伐,立下赫赫战功,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比如:三英战吕布、威震逍遥津、长坂坡、刀斩夏侯渊、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等都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这里多的是神机妙算。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古语讲:兵不在多而在精,将不在勇而在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周瑜、郭嘉、庞统、司马懿、陆逊、姜维等等都是善于谋略的神人。“官渡之战”“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蒋干盗书”“连环计”“空城计”“水淹七军”“火烧连营”“姜维一计害三贤”等等,无不展示出智慧的大脑,精密的心计,无不让人击节叫好、拍案称奇。这是那个时代的最强大脑,更是那个时代的智慧光芒。

这里多的是才气纵横。国家不幸诗家兴。《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便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文人的豁达;诸葛亮与刘备的《隆中对》,让我们深切地体味到什么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曹操的《短歌行》与《让县本明志令》,能让人读出英雄人物心境高远、以明心志;诸葛亮的一首《出师表》体现的是一代名臣的丹心壮志与忠诚恳切。一篇篇风采飞扬的辞章背后是一个个让人景仰的青年才俊,一次次妙语连珠的对话映出的是一张张意气风发的鲜活面庞。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感谢罗贯中为我们留下了一部《三国演义》,让我们远窥那个年代的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穿越千年,我们可以翻开书籍,饮一杯香茗,看看打打杀杀,你争我夺;聊聊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看看勾心斗角、虚伪狡诈;聊聊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看看老成谋国、心狠手辣;聊聊英雄气短、儿女情长。

尘封的岁月里,永远流淌着情怀;迷幻的历史里,永远充满着智慧!

相关内容

原创 ...
众所周知,西楚霸王项羽素来被世人称作超凡之才,天赋异禀,力能扛鼎,...
2025-10-03 01:03:23
原创 ...
曹操麾下的悲剧猛将:典韦的命运隐喻 刺杀董卓未遂后,曹操并未就此...
2025-10-03 01:03:13
大清对太监做了什么,使得两...
太监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极为特殊而又敏感的群体,他们的存在最初是为了...
2025-10-03 01:02:56
原创 ...
地球知识局 文字 | 那日苏 校对 | 朝乾 编辑 | 桐 美国战...
2025-10-03 01:02:54
原创 ...
1908年11月,历史的车轮在大清的宫墙内突然转得更急促。光绪帝与...
2025-10-03 01:02:54
刘备有没有宗亲势力,为何他...
刘备并非缺乏宗亲势力的支持,而是其宗族中的大多数成员并不赞同他起兵...
2025-10-03 01:02:28
斯大林曾有侵德之谋吗?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50周年时,德国修正派历史学家约·霍夫曼发表了《1...
2025-10-03 01:02:23
大明雄主朱元璋:因他创造两...
一、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帝王 究竟是时代造就英雄,...
2025-10-03 01:02:19
原创 ...
喜欢看清代宫廷剧的观众,对其中常常出现的各种王爷头衔一定不会陌生。...
2025-10-03 01:02:18

热门资讯

中国马术巡回赛上海站收官 中国... (来源:中国体育报) 转自:中国体育报 2025中国马术巡回赛上海站10月2日在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
原创 他... 中国科举史上的传奇:耄耋状元徐遹的非凡人生 安徽广德这片古老的土地自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设县...
原创 3... 公元前221年,当39岁的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帝国时,那些日后将改变历...
原创 慈... 慈禧太后奢靡无度的日常生活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清朝在慈禧太后掌权时期已经显露出明显的衰败迹象...
原创 江... 江阴抗清:一座小城的血色悲歌 在富庶繁华的苏南地区,江阴如今以经济发达著称。然而回溯至1645年,...
原创 中... 在浩瀚的历史长卷中,东汉末年的诸葛亮无疑是最耀眼的星辰之一。这位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旷世奇才,以其...
原创 他... 烽火三国:西凉猛将马超的传奇人生 导语:群雄并起的乱世豪杰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鼎足而立,谱...
刘备若安排他镇守荆州,或许可以... 《三国鼎立格局下的蜀汉兴衰:从崛起到转折的历史沉思》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长卷中,刘备的崛起堪称传奇...
原创 吕... 吕布无敌于三国的三大关键因素 在波澜壮阔的三国历史中,吕布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武将之一。他之所以能...
原创 老... 1972年,列宁格勒的苏维埃大厦矗立在城市的心脏地带,成为典型的苏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此城在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