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雍正皇帝无疑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当看到这个题目时,相信大多数读者对雍正都不陌生,而年羹尧这个名字,可能更多是通过近年流行的清宫穿越剧才有所了解。至于张廷玉,这位在清代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普通读者来说可能就显得比较陌生了。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历史人物。年羹尧是雍正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更特殊的是,他的妹妹年氏是雍正尚为亲王时的侧福晋,这层姻亲关系为他在朝中的地位奠定了重要基础。而提到年羹尧,就不得不提及另一位关键人物——隆科多,因为这两位重臣最终都遭到了雍正的清算。
回顾康熙晚期的宫廷斗争,那场惊心动魄的\"九子夺嫡\"大戏至今仍为史家津津乐道。在这场权力角逐中,雍正最终胜出,而年羹尧和隆科多正是助他登上帝位的两大功臣。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人与雍正都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年羹尧是雍正的大舅哥,隆科多则是雍正的舅舅。然而,当他们帮助雍正登上皇位后,事态发展却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
这两位功臣在得势后日渐骄纵,依仗着皇帝宠信而肆意妄为。起初,他们的一些张扬行为或许尚可容忍,但后来竟发展到私自招兵买马、培植个人势力的地步。在暗中经营多年后,他们各自建立了庞大的权力网络。这种明目张胆的结党营私行为,莫说是生性多疑的雍正,即便是任何一位稍有政治智慧的君主都难以容忍。在江山社稷面前,即便是再重要的心腹大臣也显得无足轻重。最终,雍正果断处置了这两位权臣。那么问题来了:同样位高权重的汉臣张廷玉,为何能独善其身?
与出身显赫的年羹尧和隆科多不同,张廷玉是地地道道通过科举正途步入仕途的汉族官员。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张廷玉开始其官场生涯。深知自己汉臣身份的特殊性,他在为人处世上格外谨慎。这种谨慎达到了何种程度?据史料记载,即便在升任军机大臣这样的要职后,他在朝堂上的站位都始终保持不变。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先后侍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大殿地面上甚至留下了他长期站立形成的脚印痕迹。
雍正对张廷玉的为官之道极为赞赏。这位能臣总能在处理政务时精准把握皇帝的心思,及时解决雍正最关心的问题。尤为关键的是,尽管张廷玉手握重权,但他始终刻意避开军权,凡是涉及军队事务都主动回避。这种明智的自我约束让雍正对他完全放心。正因如此,张廷玉不仅赢得了雍正的信任,还在乾隆朝继续受到重用。作为臣子能达到如此境界,张廷玉确实堪称清代官员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