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被易中天称为先秦时期的“天使投资人”。
吕不韦识人用人,投资嬴异人,最终改写了历史。
有评价称吕不韦“汇聚众智的先驱,编纂《吕氏春秋》,博采百家之长,慧眼识珠,古今罕有”。
吕不韦的成功,得益于他的观人识人之术,而这个本事,写进了他的《吕氏春秋》中,史称为“八观”。
把人放在8种处境当中观察,就是顶级的照妖镜,助你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01
通则观其所礼
译文:
当一个人亨通时,观察他是否彬彬有礼。
感悟:
《国语》中讲:“盛而不骄。”
人在得势时,钱赚到了,地位也高了,最容易暴露本性。
如果对别人依旧谦卑有礼,说明教养出众,格局远大。
不仅可以深入往来,也能委以重任,让人放心放权任其施展。
反之,得意便猖狂,骄横无礼,目中无人,往往是浅薄短识之人。
没有长远的目光,也没有君子的品性,既难以成就大事,也不能共谋大事。
02
贵则观其所进
译文:
当一个人显贵时,观察他举荐提拔的人。
感悟: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
春秋时期,祁黄羊是晋国的贤臣,他向晋平公推荐人才,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受到大家的赞扬。
但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卖官鬻爵在封建时代也是经常发生。
所以,观察有地位的人最好的角度,就是看他用什么人,推荐什么人。
03
富则观其所养
译文:
当一个人富裕时,观察他结交供养的门客。
感悟:
《战国策》有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马祖是禅宗著名的高僧,有一次他在江西弘法,有地方官向他请教,“弟子是饮酒吃肉对呢,还是不吃?”
马祖回答说:“如果饮酒吃肉,那是你应得的俸禄;如果不吃呢,那就是你的福分。”
赚钱不是大本事,会花钱才是大本事。懂得花钱的人,才会有最大的福气。
04
听则观其所行
译文:
当一个人倾听时,观察他的行动是否从善如流。
感悟:
《贞观政要》中写:“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差别就在于,是否能听取他人的建议指点改过迁善。
有的人,虚心接受,并立即行动,务实肯干,知行合一。
但有的人,听时满口答应,背后却消极怠工,敷衍至极。
学会筛选“真听真行”的高执行力人才,驱逐假听空行的劣币,方能更上一层楼。
05
止则观其所好
译文:
当一个人赋闲时,观察他的喜好偏爱。
感悟:
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是说,一般的技艺,一定有可欣赏之处,不过长期专注于此,恐怕会陷于执着的困境,所以君子不去碰它。
《三国志》记载,有人给刘备送来一头牦牛,刘备薅下牛尾巴上的毛,编起帽子来。
诸葛亮看见了,说:“主公忘记了远大志向吗?怎么编起帽子来了?”刘备一听,吓得赶紧把帽子扔掉。
俗话说,玩物丧志。闲暇的时候看他喜欢做什么,就可以看出他是否有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06
习则观其所言
译文:
当一个人松弛时,观察他的言论。
感悟:
常言道:“酒后吐真言。”
生活中,人心好坏难测,人言真假难辨。
但一个人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往往不会掩饰伪装。
说出的话,没有功利性,情绪自然流露,大多是真心实意。
可以说,放松时的闲聊,无异于灵魂的裸奔。
制造轻松的氛围,听其言,观其心,便知是否表里如一,值得亲近信赖。
07
穷则观其所不受
译文:
当一个人贫穷时,观察他拒绝的好处。
感悟:
《晏子春秋》有言:“富贵不傲物,贫穷不易行。”
顺境中守节易,逆境中守节难,穷困时的坚定更难得。
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朱自清拒绝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这种人,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本心,品行出众,足以担当重任。
反之,倘若因境遇窘迫,就轻易被利益所动,如依赖他人施舍、收受不义之财等。
只顾利益,违背道义,今日能为了好处对你笑脸相迎,来日也必定能为了好处将你背弃,最好是一开始就弃而不用。
08
贱则观其所不为
译文:
当一个人位卑时,观察他守住的底线。
感悟: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庸》有言:“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贫贱之时,是努力学习和工作,等待合适的时机实践理想;还是富贵险中求,耍花样,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如果是前者,可以深交,如果是后者,就要小心了。
◎本文来源:“善品堂”“一因书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