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前面几日连续发了几篇短文,分享了我1989年5月第一次去日本的经历和感受。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对日本和日本人是从心里羡慕,羡慕日本国家的富足和日本人的富裕。
1960年代出生的我,活到现在最深刻的感受,就是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落后到如今国家昌盛富强的巨变过程。1989年第一次踏出国门,飞机降落在东京成田国际机场,在以后的三个月中,随着对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接触,毫不客气的说,内心深处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我曾固执地认为,1989年的中国和日本的差距至少有50年。可如今仅仅过了35年,那种内心的羡慕早已淡去,取而代之的是身为中国人的自信和踏实。
1989年的日本之行,我第一次在日本公司见到了汽车车架自动焊接生产线;第一次听到了一个刚入职公司的年轻大学生三个月工资就能买齐家中所需要的电视机,冰箱,录像机,洗衣机,洗碗机,微波炉等家电产品;第一次享受了东京5星级酒店的房间设施和服务;第一次乘坐了豪华大巴车,也牢牢记住了“BUS”这个英文单词;第一次感受了日本超市里丰富的商品,整齐干净的蔬菜瓜果及冰鲜冻品,那时,日本人会自豪的告诉你,从超市买回的各种鲜肉和蔬菜可以不用洗直接下锅......
物质丰裕的背后是经济的碾压式差距。1989年,日本GDP高达3万亿美元,占全世界GDP总量的15%,而中国当年的GDP仅3469亿美元,还不到日本的 1/8。在东京街头,出租车是丰田皇冠级别的轿车,司机们都穿着统一的制服戴着雪白的手套;国内那时能见到的出租车大多还是外表涂着黄色的日本大发面包车。在国内,平时出门,除了骑自行车,我很少能奢侈的打一次出粗。日本新干线列车时速能达到250公里,从大阪到东京550公里只要3小时。当时的中国,同样是距离550公里,客运列车需要大约11个小时,而且客运列车的车厢里几乎天天挤满了人。日本公司的员工大多开着自家的小轿车或大排量摩托车上下班,那时的我还是骑自行车或乘车票只需要几角钱没有空调的公交车......
对日本人的羡慕一直在心里盘踞了很多年。直到2010年,中国用了21年GDP总量超过了日本。
2024年中国名义GDP总量已经达到18.9万亿美元,是日本同年名义GDP总量的近4.7倍;东京的地铁还是当年的老样子,新干线依旧准时,但我们的高铁线路总里程已经达到4.8万公里,高铁时速达到了350公里。从北京到上海1320公里的里程只需要4小时直达;高速公路总里程19万公里,,比日本多10倍;如今装有ETC小盒子的车在高速公里收费口快速自动抬杆通过,2005年当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看到高速公路的ETC自动抬杆时,就想什么时候中国的高速公路也能这样?现在,在中国的高速公路上任何一个出口都能ETC快速通过。中国私家汽车保有量已经实现3.1亿辆,在主要城市里,人们开着私家车上下班已经成为常态;在日本大阪的电器商店,中国产的海信电视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价格比国内还贵;曾经打遍全球无敌手的日本家电产品在当下的中国市场几乎没有了踪影,人们也不再需要去日本旅行回来带个日本马桶盖了。如今的中国,手机支付普及率超过 90%,无论你在商场购物,就餐还是出门乘坐地铁,乘公交,乘高铁,打出租,在医院看病付款......,中国人“一部手机搞定一切”,这样的方便快捷和高效便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人们出门不需要带现金的国家,而日本至今还在大量使用现金。更重要的是生活性价比 —— 在中国,20元能吃到两荤一素的外卖,300元能买件不错的羽绒服,1000元能来场说走就走的周边游。
从1989年到2024年,仅仅过了35年,当年我羡慕日本人,现在想想当年羡慕的其实是 "过上好日子" 的可能性,而今天的中国,正在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
从1989年到2024年,仅仅过了35年,真真切切的变化也发生在自己身边:1998年搬进了新家;2003年买了第一台私家车......
我们的子女和他们的子女这一代人也许不会理解中国上个世纪"票证时代"的窘迫,就像我当年无法想象:有一天我能开上自家的轿车;有一天我能坐着高铁想去哪去哪;有一天我能在手机上聊天,看视频,玩抖音,叫外卖,订机票,买日常用品,甚至手机下单买高档物品......;有一天我在自己的国家享受比西方发达国家更便捷、更安全和性价比更好的生活。
从羡慕到平视,不过三十五年。我们这代人是幸运的,我们经历过国家积弱积贫和饱受西方发达国家歧视和制裁的年代,也亲身经历了国家由弱到强正在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如今的我们,安居乐业;如今的中国,是全球最安全的国家;如今的中国,正把我们年轻时的遥不可及,变成了如今的习以为常。
我不再羡慕日本人,因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相信我们的未来生活会越来越好!
中国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