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帝被视作“九五至尊”,金口玉言,一言九鼎。然而,真正坐上皇位的萧锦昀心里清楚:匍匐在脚下的这些所谓臣子,又有几个是真心实意的忠臣良将?更多的不过是各怀鬼胎,暗自谋算,盯着那把皇位,随时准备出手。
---
三皇叔抗旨,赵丞相暗中呼应
权力场上,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不断的利益交换。忽娜为保皇后地位,也为自己谋利,便递给了萧锦昀一把“刀”——借三皇叔的事来试探群臣。小皇帝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一手布置就让三皇叔露出马脚,也顺势看清了朝堂上的虚伪嘴脸。
当得知皇帝打算让自己独子前往鞑靼,做女王的王夫时,三皇叔立刻炸了锅。先前一直戴着的笑脸面具也撕了个干净,直接在朝堂上公开抗旨,说什么“大漠苦寒,皇家子嗣岂能前往”。萧锦昀怒极:朕贵为一国之君都能前往,区区亲王之子又算得什么?难道比朕还金贵不成?
更令萧锦昀心寒的是,三皇叔并非孤立无援。他早已与赵丞相暗通款曲,赵丞相更是巧妙转移话题,借“皇嗣”之事来压皇上。他暗示皇帝年纪尚轻,却过早忧虑皇嗣,是不是在诅咒皇帝短命?
萧锦昀心里发冷。他自幼登基,孤立无援,只能依靠太后的母族。赵氏家族凭借太后之力扶持皇帝稳固朝局,他也逐步提拔赵家人,让舅舅荣登丞相之位,后宫之中更有赵家女子掌权。可如今,赵丞相仍不满足,与三皇叔狼狈为奸。显然,他们是想以“皇嗣”为筹码,留下赵家血脉,将来好借机架空皇权。
太后虽一心护子,却在识人上大失所望。她提防的徐家忠勇正直,始终以保国安民为己任;而她所信赖的赵家,却一切以利益为重,何曾真心待过他们母子?
---
祺妃入宫,宫斗新局
前朝赵家掌权,后宫赵家同样辉煌。太后坐镇,贵妃赵绮罗辅理六宫,一度风光无限,连皇后徐钰都少有话语权。然而赵家仍不满足。眼见贵妃因屡次犯错被贬为德妃,帝后感情反而愈发深厚,赵家却仍缺少一个“赵氏血脉”的皇嗣。于是,他们火急火燎把小女赵霓裳送入宫中。
赵霓裳被太后封为祺妃,初入宫闱,便打算大展拳脚。她心机颇深,却少了几分讨喜。依旧停留在过去的局面里,以为皇后只是昔日的贵妃,便一味巴结讨好,还不自觉把赵家想操控皇嗣的秘密透露给皇后。殊不知,她自己才是太后和赵家新棋局中的一颗棋子。
---
皇帝的算盘:皇后替朕生个孩子
徐钰最不愿见的,就是心上人眉头紧锁。她代皇帝几日上朝,已然看清皇权旁落的无奈。权谋算计她或许不懂,但她明白萧锦昀的孤立无援,想要分忧。
而萧锦昀却眼前一亮——若皇后能为他诞下子嗣,自然可堵住那些质疑之声。这正是作为中宫皇后的责任。于是,他郑重其事地告诉徐钰:来吧,为朕生个孩子,堵住他们的嘴。
---
女王离京,约定大漠重逢
鞑靼百废待兴,女王忽娜无法久留京城。虽然对萧锦乐不屑一顾,但这桩联姻未果,倒算是让萧锦昀欠了她一份人情。她离开前,徐钰特意追出,将一柄弯刀赠予,二人相约大漠再见。
萧锦昀在一旁听了不是滋味,立刻表示要陪徐钰一同前往,策马驰骋,纵情天地。徐钰却暗暗无奈:以他的骑术和酒量,怕是难有畅快,反倒可能累伤龙体,添一桩罪责。况且,天下政务繁重,等他有闲时,怕头发都白了。
忽娜的车队刚离开皇城,就被人拦下。远处山丘之上,三皇叔策马而立,不知来意。是因之前派子嗣求亲遭辱而愤怒?还是不满女王的求夫之举而来示威?不论何种原因,若他真敢小觑女王,注定只能碰得一鼻子灰。
---
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故事,就请点赞关注吧!持续锁定我,带你了解更多精彩的历史与宫廷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