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张飞的职业身份有些特殊。关羽被描写成了一个卖枣的商人,而张飞则被塑造成了一个杀猪的屠夫。罗贯中这样设置他们的身份,目的是为了拉近他们与刘备这个卖草鞋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但这种设定并没有出现在正史中。事实上,正史并没有记载关羽与张飞的具体职业。根据史料,关羽因为在家乡犯了罪,逃亡至涿郡,而张飞则是涿郡一个普通的青年,处于待业状态。
在正史里,关羽和张飞并没有拜师学艺的经历,也并非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成长为顶尖人物。可是,在三国历史的舞台上,这两位没有正规训练的普通人,最终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武将。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够逆袭成为一流的英雄呢?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籍贯的影响
地域对人的影响不可小觑。比如提到能喝酒的人,人们第一反应可能是内蒙古、山东一带的人;提到能打架的,可能就会想到东北。这种由地域文化和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深深地嵌入了每个人的性格和能力中,而且这种影响往往贯穿一生。说到关羽和张飞,他们的籍贯便透露出了不凡的潜力。
关羽出生在东汉末年的并州河东,而张飞则来自幽州涿郡。曹植曾在诗中提到:“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并州和幽州自古便是中原王朝与外族的接触边界,这些地区常年战火不断。为了适应这种严酷的环境,地方上的人们从小就要学习武艺,以便在战乱中保护自己,甚至能够在冲突中生存下来。因此,关羽与张飞并非孤例,在三国时期,出自这两个地区的猛将不计其数。例如吕布、张辽、徐晃、郭淮等武将,都来自并州;赵云、颜良、文丑等英雄,则是幽州人士。
再者,在正史中,关羽是个逃犯,他曾犯下罪行,带着一个沉重的负担逃往涿郡。身为逃犯,关羽必定要有一定的防身能力,至少得懂得几招硬功夫。因此,这段经历很可能促使他在逃亡过程中自我锻炼,培养了他日后的强悍技能。
社会风气的推动
在两汉时期,汉人推崇武力,这一点可以从史书中明显看出。尤其在东汉末年,游侠文化盛行,成为各个阶层中非常普遍的现象。游侠的定义是,专门为弱者出头,行侠仗义,尤其以劫富济贫为主要职责。而在这个时期,豪门贵族与平民百姓,甚至是有些土豪,也纷纷投身于这种侠义精神之中,推崇武艺与个人英雄主义。
即便是像鲁肃这样的土豪,也不忘在百忙中练习剑术与骑射。而刘备,作为一个曾经落魄的贵族,虽然身份低微,却也具有浓厚的侠气。他年轻时的豪杰气质使得他与各路英雄豪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关羽和张飞与刘备的相识,便是因他们三人都受到“游侠”气质的影响,尤其是刘备在当时与各路英雄人物的广泛接触,使得他能够在乱世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据史料记载,在黄巾起义之前,一位来自幽州的商人看中了刘备的才华,认为他日后能成大器,因此给予了他一大笔资金,帮助刘备在涿郡招兵买马。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刘备结识了关羽与张飞,并最终三人结为兄弟,一同奋斗在乱世的洪流中。
素质与品德的结合
关羽和张飞能够在三国时期成就一番事业,与他们出众的个人素质密不可分。这里的素质不仅仅是指武艺,还有他们的品德与体能。两人都有着良好的体格,能够在乱世中成长为八尺身躯,必然是拥有一定的实力和天赋。
从对两位英雄的描述来看,关羽和张飞的勇气与胆识可谓非同一般。关羽单枪匹马,敢于挑战颜良,这种勇气并非普通人所能具备;张飞更是带领二十余名手下,敢于独自追击曹操,这种胆略令人叹为观止。关羽和张飞都曾跟随刘备一起历经生死考验,正是这些早期的经历和磨练,锻造了他们后来的成功与成就。
在乱世中,这两位英雄不仅仅是依靠天赋和运气,他们更是在重重困境中展示出了自己的胆略、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品格,最终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耀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