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当人民日报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以头版之力重述历史,这不仅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对当下的警示。在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某些势力妄图解构英雄的今天,这篇文章如同一把利刃,划破迷雾,直抵真相: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镌刻在民族基因里的永恒印记,是任何谎言都无法篡改的历史铁证。
1931年9月18日的炮火撕裂白山黑水时,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这不是偶然的振臂一呼,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时代矛盾的深刻洞察 。当国民党当局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时,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长征的战略转移转化为抗日的战略前进,用行动证明:只有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才能在民族危亡时刻凝聚起最广泛的力量。
这种政治领导力在西安事变中达到顶峰。面对杀蒋复仇的声浪,毛主席掷地有声:"如果仅仅从我们党的私仇出发,那还能称马列主义的政党吗?" 这种超越党派利益的胸怀,让张学良、杨虎城等爱国将领看到希望,最终促成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性转折。正如中央党校教授张太原所言,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 。
1938年延安窑洞里的一盏油灯,照亮了整个民族的未来。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以"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精辟分析,彻底粉碎"亡国论"与"速胜论"的迷障。这篇光辉著作不仅预见战争三阶段,更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核心理念,将战争的伟力扎根于人民之中。
这种战略智慧在战场上化为惊人的创造力。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以1万兵力伏击日军辎重队,利用地形分割包围,以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敌1000余人,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更以105个团的兵力,在华北战场发动2000余次战斗,毙伤日伪军2.5万余人,彻底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这些战役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对"游而不击"谎言的最有力驳斥。
在晋察冀根据地,"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歌谣响彻太行;在苏中平原,"十人九抗日,村村有堡垒"的景象随处可见。据统计,敌后战场牵制了侵华日军58%以上兵力及90%以上伪军,解放国土104.8万平方公里,惠及1.255亿民众 。这种动员深度,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绝无仅有。
英雄的故事永远震撼人心。杨靖宇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赵一曼在狱中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的绝笔,狼牙山五壮士纵身一跃的身影定格成永恒。这些用鲜血铸就的精神丰碑,正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生动注脚。正如总书记在百团大战纪念馆所言:"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
站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时间节点,我们重读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不仅是为了铭记苦难,更是为了守护真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引领航向。正如文章所言:"理论的先进,是最彻底的先进;思想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当历史虚无主义妄图解构我们的精神根基,我们更需要从抗战历史中汲取力量。因为我们深知:只有真正的中流砥柱,才能在惊涛骇浪中稳立潮头;只有用真理武装的政党,才能带领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这,就是人民日报这篇文章给予我们的最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