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慈禧出逃后,日本人拍下紫禁城原始老照片,每一张都是经典
创始人
2025-10-01 17:32:47
0

1900年,清朝在光绪二十六年的岁月中已经积弱多年。义和团运动的风暴尚未平息,八国联军趁机对中原与京城施压。就在同年夏末,8月14日,联军大举进逼北京,次日清晨,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携带王公大臣仓促西逃。自此,紫禁城的大门被迫敞开,敌军进入城内后肆意掠夺,珍贵文物与宫廷器物损失惨重,历史的伤痕随之在这座古老宫闱的墙垣之间扩散。

据说,一位自幼就对中国建筑怀有浓厚向往的日本学者伊东忠太抵达北京,以“研究建筑”为名踏查紫禁城,进行详尽的测绘与记录。他的考察不仅着眼于木构结构的技法,更力图捕捉殿宇的轮廓、龙柱、斗拱等细部,最终留下了几张珍贵的老照片,成为我们理解当时面貌的重要线索。

在众多影像中,太和殿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太和殿及其周边区域也曾经历混乱与损毁,但正是伊东忠太留下的这张珍贵影像,帮助后人看清它最初的面貌。太和殿,亦称金銮殿,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堪称东方三大殿之一。现存的木结构大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最显要的位置,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初名奉天殿,后世更名太和殿,成为皇家威仪的象征。

当时的历史情势像两强相遇的交叉点:内部的腐朽与动乱叠加外部列强的压力,形成一个极端脆弱的时刻。似乎命运在这个时间点让故宫的原貌得以被纪录下来,这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证据。因为在此后多年的军阀混战、民国初年的战争洗礼以及社会秩序的剧烈变革中,故宫的多处建筑都经历了翻新、拆毁或再利用,真实的原貌随之逐渐湮没。

翻看环绕太和殿的龙柱,我们不难体会其魁伟的尺寸:柱身粗壮,往往需要好几人并肩合抱,才能绕其一周。再看慈禧逃难后的景象,紫禁城不再以往的庄严庄丽,野草从廊檐间蔓延,庭院杂乱无章,门楼黯淡,满目苍凉。那种荒芜的气息,使人不禁感叹当年权力更替带来的直接震撼,也让人对慈禧太后后来的评价有了更复杂的情感判断。

读到这样的照片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组晚清的老照片记录了慈禧避难后的紫禁城真相,也被日本摄影师在现场捕捉,成为现存记录中最原始、最具冲击力的一组影像之一。

相关内容

双节出行 这份防骗指南能帮...
低价旅游陷阱:馅饼还是陷阱?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各大旅行社纷...
2025-10-01 09:09:52
奉上节日文旅大餐 300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9月30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上线“民...
2025-10-01 09:09:48
暖心、便民、智慧、精细……...
暖心、便民、智慧、精细……多样化服务保障百姓乐享假期顺畅出行来源:...
2025-10-01 09:08:58
国际区域新增“休息舱”66...
9月30日上午,白云机场,旅客排队进入国内出发大厅。 供图:机场宣...
2025-10-01 09:08:55
超实用!长假出行“住店避坑...
国庆中秋假期来啦!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做好了出游计划,即将踏上旅途。...
2025-10-01 09:08:09
在法国酒店房间里关灯
2025-10-01 09:07:52
中濠集团深耕湾区——中濠悦...
在金秋的季节里,备受期待的盛事如期而至。2025年9月29日,中濠...
2025-10-01 09:07:47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水师,作为古代中国对海上力量的总称,一直承载着国力展现与边疆防线的象征。历史的镜头里,水师的风云并非...
原创 曹... 在《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名著中,作者对武将的个人战力描绘得极为生动,尤其是吕布、张飞、赵云、太史慈、典...
原创 清... 在这世上,女人的手,总像是第二张脸。脸上画眉施粉,手上却也不能粗糙无华。若说那面庞是迎人的正门,那么...
原创 赵... 一个人偶尔做坏事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一辈子坚持作恶不悔,而赵高正是这样一种典型人物。他几乎把“坏人”...
原创 1... 1631年,44岁的莽古尔泰在战场上惨败,灰头土脸地跪在皇太极面前,向其禀报战况。那时,大殿上站满了...
舒涵易经退费解读文艺与时代脉搏 文艺从未脱离时代而存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如同一次次地震,深刻改变了社会的结构,也重塑了...
原创 历... 提起历史上的三大不巧事件,确实让人感到一丝无奈与叹息。若这三件事再巧妙一些,或许就能彻底改变三个人的...
原创 秦... 近日,江宁市公共广场新竖起的一尊秦桧坐像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秦桧作为南宋末年的权臣,其历史评价在...
原创 清... 前些年荧屏上最受追捧的题材之一便是宫斗剧,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观众看得目不暇接。而细心的人会发现,虽然...
原创 大... 明朝一直是历史爱好者们热衷讨论的王朝之一。它不仅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铁血担当,也没有汉朝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