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去世之后,其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而吕雉也顺势成为了权势滔天的皇太后。此时,她开始清算和报复那些昔日让她不快的人,其中最受她忌恨的便是戚夫人。吕后先是下令将戚夫人幽禁,剃去她的头发,套上沉重的铁圈,身穿象征羞辱的红衣服,日夜在宫中从事最艰苦的舂米劳役。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起《舂歌》,抒发心中的凄苦。吕后闻之大怒,冷笑道:“你还指望你的儿子为你撑腰吗?”随后,她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紧接着对戚夫人施以残酷的酷刑:砍去四肢,挖掉眼睛,灌下哑药,熏聋耳朵,最后把她扔进厕所之中,活生生变成了人世间最凄惨的“人彘”。
那么,戚夫人为何在与吕后的斗争中落得如此下场呢?
首先,戚夫人虽有美貌为先天优势,但在宫廷斗争中,这种条件远远不够。刘邦晚年对吕后已渐渐疏远,而戚夫人却深受刘邦宠爱。刘邦常常与她私下相处,其钟爱之情可见一斑。戚夫人为刘邦诞下赵王刘如意,刘邦还曾动过立其为太子的念头,理由是孩子酷似自己。然而,这一想法却遭到群臣一致反对。为了保住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绞尽脑汁,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请来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从而彻底打消了刘邦的念头。由此可见,戚夫人虽得刘邦宠爱,但仅凭“美色”与“宠幸”,并不足以改变朝局。
其一,吕后懂得如何团结大臣,善于在朝廷中运作,使得大多数大臣都站在自己一边。每当刘邦有意废太子,便会遭到朝臣一致反对。可见吕后暗中笼络人心的本事极强。而戚夫人不同,她从始至终只知依赖刘邦的宠爱,以为有了皇帝的青睐,自己的儿子就能顺利成为太子,却忽视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最终孤立无援。
其二,吕后身边有智谋之士相助。当刘邦产生废太子的念头时,吕后立即请教张良。张良建议她延请隐居不仕、德高望重的商山四皓出山辅佐太子。吕后竭尽全力,终于将他们请到宫中。一次宴席上,刘邦见太子身后站着四位白发老人,甚为惊讶。四皓表示,太子仁孝有礼,礼贤下士,因此他们愿意辅佐太子。刘邦听后十分感动,也心生敬佩,因而彻底打消了废立之心。由此可见,吕后得贤士助力,而戚夫人则孑然一身,无人谋划。
其三,吕后背后有强大的外戚势力支持。吕氏家族在朝中根基稳固,能形成合力,而戚夫人几乎毫无依靠,只是凭着刘邦的宠爱才得以安身。刘邦在世时,吕后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对戚夫人动手;一旦刘邦去世,戚夫人失去了唯一的靠山,自然任人宰割。她孤立无援,哪里斗得过背后有家族势力的吕后?
其四,刘邦的安排不周,也是戚夫人悲剧的重要原因。刘邦晚年虽曾动过立刘如意的心思,却从未真正为戚夫人母子的未来做长远的部署。他没有留下可依靠的势力,也没有托付可靠的大臣照应她们。等他一死,戚夫人便彻底失去了保护伞,注定成为吕后报复的牺牲品。
综上所述,戚夫人虽得刘邦宠爱,但缺乏政治智慧和外援,最终在吕后的铁腕与谋划之下惨遭败北。她的遭遇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折射出汉初宫廷斗争的残酷无情,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