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博重磅新展拿出镇馆之宝,百余件文物首亮相探寻北京“城之源”
创始人
2025-10-01 13:05:21
0

8月28日,“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出至11月28日。180件(套)珍贵文物勾勒出一幅青铜为墨、夯土作纸的北京“城之源”长卷,这也是首都博物馆“北京历史文化展”系列的首展。

本次展览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不同时期考古成果汇集最全、展出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也是“2024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首个展览。

观众在观看堇鼎。此鼎是北京地区出土青铜礼器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件,代表着北京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三件作册奂器首次联展,铸有“太保墉燕”铭文

展览分为“受命北疆”“燕都肇建”“鼎天鬲地”“传承永续”四个单元,以新时代以来琉璃河遗址考古成果和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以“封疆-营都-立制-保护”为展览主线,以周初制度文化为背景,通过“文字-都城-器物”三位一体的历史及考古实证,揭秘琉璃河遗址尘封三千年的神秘过往。

180件(套)珍贵文物中,重要文物有39件(套),在展出文物中占比是近年最高之一,作册奂卣(yǒu)等113件(套)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最大规模集中展示琉璃河遗址考古成果。

首次展出的组合人面形铜饰。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步入展厅,出现在眼前的第一件文物便是迄今北京地区出土青铜器中形体最大、重量最重的堇(jǐn)鼎,它与展厅内代表燕国青铜铸造工艺最高水平、国内首批195件禁止出境展出文物之一的牛头纹带盖伯矩鬲(lì),共筑“鼎天鬲地”的王朝威仪;记载着西周封燕史实、素有“北京城身份证”称号的克盉(hé)、克罍(léi),静静散发周礼幽光。

其中,堇鼎和牛头纹带盖伯矩鬲均为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牛头纹带盖伯矩鬲也因独特的造型和工艺被誉为“中国最美青铜器”之一。1975年,牛头纹带盖伯矩鬲出土于房山区琉璃河遗址251号墓,通高仅33厘米、口径22.9厘米,“精致小巧”的器物上足足集齐了七头牛。

观众在观看牛头纹带盖伯矩鬲。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克盉和克罍于1986年出土自琉璃河镇黄土坡燕国墓地,盉和罍都是酒器,因主人名“克”,故称为“克盉”和“克罍”。两件器物均刻有相同的43个字,最关键的5个字是“令克侯于匽”,实证周王曾命令燕侯克到燕地为诸侯。这将北京建都史从距今800多年前的金中都,一下子上推到距今3000多年。

值得一提的是,三件铸有“太保墉燕”铭文的作册奂器——鼎、卣、觯(zhì)首次联展,五处铭文如青铜史书,以无可争议的文字资料实证北京建城史。

据了解,这三件作册奂器出土于2021年发掘的小型贵族墓M1902。何为“作册奂”?据铭文记载,墓主人为“作册奂”,“奂”是姓名,“作册”是官职,属于史官或书记员。太保召公筑城后,在燕侯宫举行宴飨,赏赐作册奂贝,作册奂用这些贝为父亲铸造礼器。作册奂器及其铭文是北京建城史最早的出土文献,实证了北京3000余年的建城史。

观众在观看2021年发掘的贵族“作册奂”墓出土文物,三件铸有“太保墉燕”铭文的作册奂器(鼎、卣、觯)首次联展。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一错三千年”的两件器物在展览中聚首

被考古界津津乐道的“一错三千年”的两件器物——伯鱼簋和圉簋(yǔ guǐ)也在此次展览中聚首,两件器物的器盖内铭文首次得到展示。

2021年,M1901号墓新出土的伯鱼簋与40多年前出土的圉簋纹饰相同,器盖内铭文为“白(伯)鱼作宝尊彝”,器内底铭文为“王赐圉贝,用作宝尊彝”。据铭文推断,这两件簋的盖、身在下葬时应是混淆了,一错3000年。

时隔40余年,两器重聚首,证明了(伯)鱼和圉实为同一人,为西周的名、字制度研究增加了确凿的证据。展览中,两件器物依旧按照出土的样子进行展示,保留了这个“美丽的错过”。

伯鱼簋(左)和圉簋(右)。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M1901号墓新出土的两件“表情包”——人面形铜饰和组合人面形铜饰也首次亮相。据现场考古发掘人员介绍,因为铜饰的尺寸较大,不认为它是放在人脸上的,而且铜饰背后有黑色痕迹,推测它们可能是盾牌上的装饰。

多媒体互动、“变脸”冰箱贴带来观展新体验

序厅墙面上,房山“不断代”的历史画卷在光影中铺陈流动,粒子特效让青铜面具、琉璃河遗址版“labubu”——铜当卢在光雾中“复活”;伯矩鬲通过触摸屏全方位展示给观众,7个风格各异的牛头恣意奔放、浑然天成;数字沙盘精准还原琉璃河遗址周边山河脉络,指尖轻触即可俯瞰燕侯家族墓地与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借助贵族墓葬场景复原、夯土基址剖面展墙、多媒体展示互动等多元手段,双重城垣结构、大型夯土设施、燕侯家族墓地等多项近年考古新发现得以生动呈现;房山区文化遗产监测与预防性保护平台系统整合云居寺塔等全区文物资源数据,呈现“数字房山文博一张图”,让观众在首博实现“房山文物云漫游”。

文创空间里,116款独具房山特色的创意产品静候探索,“萌翻全场”的毛绒堇鼎、创意十足的琉璃河遗址魔方、会变脸的圉簋冰箱贴、20款免费考古遗址印章……这些凝结着历史元素的文化结晶,让遥远的西周文明变得“触手可及”。

展厅专门制作了琉璃河遗址的互动显示屏。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特设留言簿,与观众共同书写“琉璃河故事”

作为西周燕国都城和始封地,以及北京地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琉璃河遗址被誉为“北京城之源”。

自1945年首次被发现以来,先后几代考古人在此艰苦付出,证实了西周燕都的位置,廓清了燕都城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完善了遗址信息,使得琉璃河遗址成为国内发掘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都城遗址。

2021年,为保护大遗址,房山区完成了对遗址核心区董家林、黄土坡两村536户宅基地、253户非住宅房屋共1897.09亩土地的腾退搬迁;寒冬时节,房山群众为琉璃河考古队员送去三大箱“暖手宝”,附言“深深感谢你们为房山及北京的历史又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考古队员田野坚守的温暖力量。展览中,群众来信与考古队回信都得到展示,考古队依然在寻找着“房山群众”的身影。

2022年,琉璃河国家遗址公园被列入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24年,琉璃河遗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遗址价值研究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

2025年4月,房山区会同市文物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启动了“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由国内外院士、大师领衔的5个设计团队入选应征。展览尾厅,三个优胜设计方案公开亮相,面向观众征集意见——这一刻,每一位参观者都可以化身遗址建设蓝图的“执笔人”,接过三千年前筑城者的薪火,共同书写新时代的琉璃河遗址故事。

相关内容

双节出行 这份防骗指南能帮...
低价旅游陷阱:馅饼还是陷阱?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临近,各大旅行社纷...
2025-10-01 09:09:52
奉上节日文旅大餐 3000...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9月30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上线“民...
2025-10-01 09:09:48
暖心、便民、智慧、精细……...
暖心、便民、智慧、精细……多样化服务保障百姓乐享假期顺畅出行来源:...
2025-10-01 09:08:58
国际区域新增“休息舱”66...
9月30日上午,白云机场,旅客排队进入国内出发大厅。 供图:机场宣...
2025-10-01 09:08:55
超实用!长假出行“住店避坑...
国庆中秋假期来啦!相信很多小伙伴已经做好了出游计划,即将踏上旅途。...
2025-10-01 09:08:09
在法国酒店房间里关灯
2025-10-01 09:07:52
中濠集团深耕湾区——中濠悦...
在金秋的季节里,备受期待的盛事如期而至。2025年9月29日,中濠...
2025-10-01 09:07:47

热门资讯

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抗...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7日上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
原创 吕... 吕布、甘宁、太史慈三位猛将若与张飞、赵云、马超三位蜀汉名将正面对决,结果会如何?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
蒙恬北伐:误读千年的农耕与游牧... 公元前215年,秦国刚兼并天下不久,又将目光转向北方的河套地区。这就有后来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
原创 曹... 在三国时期,曹魏是实力最为强大的国家,且人才济济。其中,满宠虽然不如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和徐晃这些...
国防部要求日方加快处置日遗化武... 8月28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 记者:近日,多批侵华日军...
原创 曹... 古代的历史往往由英雄来引领,在那战火纷飞、烽烟四起的三国时代,究竟谁才是命运所需、能够把历史指向的新...
原创 聪... 前言 纵观中国数千年历史,秦始皇嬴政无疑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帝王。他以雄才伟略完成了大一统伟业,建造...
原创 考... 家人们,今天咱要唠唠一个超震撼的考古发现,这事儿可把历史学界搅了个天翻地覆!前段时间,考古队挖出了一...
原创 秦... 前言 秦汉时期,中原与匈奴之间的较量,堪称一场跨越千年的边疆对抗。在这段历史长河中,有一项独特且...
原创 历... “我怎么没见到大学士杨廷和?” 1507年八月二十八日,明武宗朱厚照在退朝时忽然想起自己曾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