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指地位较高的历史人物去世后,依据其一生的事迹和表现,后人给予的一种评价性称号。这种称号可褒可贬,具体内容取决于该人物的生平表现。《逸周书·谥法解》中有明确记载,提到“夙夜警戒曰敬”,“夙夜恭事曰敬”,以及“善合法典曰敬”,这些都显示了“敬侯”这一谥号的含义,主要包含勤勉工作、长期坚守岗位和严格遵循规章制度等褒扬意义。在三国时期,至少有十位大臣在去世后,被朝廷追谥为“敬侯”。
一、费祎
费祎是蜀汉的重要人物之一,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多次派遣他出使东吴,面对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的刁难,费祎总是能据理力争,表现出超凡的辞辩才华,让对方无可奈何。孙权对费祎的才干深感惊讶,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诸葛亮北伐期间,费祎担任中护军,后晋升为司马,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诸葛亮去世后,费祎继续在蜀汉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先后担任后军师和尚书令,最终升为大将军,封为成乡侯。然而,费祎在治理国家时与姜维的北伐计划发生分歧,他主张休养生息,注重巩固内部,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尽心竭力。由于其性格谦和、廉洁,他的家庭十分朴素,丝毫没有奢华之气。公元253年,费祎在魏国降将郭循的暗算下被刺杀身亡,朝廷追谥他为“敬侯”。
二、卞远
卞远有一子一女,分别是卞氏和卞秉。卞氏嫁给魏王曹操,后来成为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黄初元年(220年),卞氏被曹丕尊为皇太后;太和元年(227年),她再次被尊为太皇太后。由于卞氏的高位,卞远也因此被魏明帝曹叡追谥为“敬侯”,作为对他家族的褒奖。
三、甄逸
甄逸是东汉太保甄邯的后代,家中世袭二千石的官职,曾任上蔡令。他与魏文帝曹丕的岳父关系密切,还是文昭甄皇后的父亲。在魏明帝曹叡登基后,甄逸的外孙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尊敬,因此在甄逸去世后,曹叡追谥他为“敬侯”,这是对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的认可。
四、郭永
郭永来自冀州钜鹿郡广宗(今河北邢台市威县东),他的次女郭女王后来成为魏文帝曹丕的皇后。由于女儿的皇后地位,郭永在魏国的政治中获得了很高的地位。在魏明帝曹叡的统治下,郭永被追谥为“敬侯”。
五、荀彧
荀彧早年以“王佐之才”著称,起初举孝廉入仕,并任守宫令。在董卓掌权期间,荀彧弃官回乡,并暂时避难。后来,荀彧投奔曹操,逐渐担任重要职务,包括侍中、尚书令等,他深得曹操的信任,并多次出谋划策。虽然荀彧因健康原因未能直接参与曹操的军事活动,但他在曹魏政权的建设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他长期为国出力,最终享年50岁,去世后被追谥为“敬”。
六、荀攸
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担任黄门侍郎,后因参与刺杀董卓的计划被入狱,最终弃官回家。当曹操迎天子入许都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并在多次关键战役中出谋划策,帮助曹操赢得了官渡之战等重要胜利。建安八年(203年),荀攸因病去世,后被追谥为“敬侯”。
七、华歆
华歆早年跟随太尉陈球学习,并与卢植、郑玄等人同为门生。汉灵帝时期,华歆因举孝廉而出任郎中,后因病辞职。后来,华歆受大将军何进征召,出任尚书郎,之后升任豫章太守,在民间声誉良好。官渡之战时,华歆担任议郎和司空参军,后升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尽管他较少参与具体的军事事务,但在曹丕代汉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太和五年(232年),华歆去世,享年75岁,朝廷追谥他为“敬”。
八、刘放
刘放在东汉末年被选为孝廉并开始仕途,后来投奔曹操。魏国建立后,刘放逐步升迁,成为秘书郎、中书监等重要职务。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刘放成为重要的政治人物,深受宠信,并被委以重任。正始七年(246年),刘放退休,直至嘉平二年(250年)去世,去世后被追谥为“敬侯”。
九、卫觊
卫觊自年轻时便以才学闻名,司空曹操曾召他为属吏。魏国建立后,卫觊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侍中、魏国尚书等。特别是在魏明帝曹叡即位后,他被封为阌乡侯。公元229年,卫觊去世,后被追谥为“敬侯”。
十、卫臻
卫臻的事迹没有过多记载,但从其他人的记载中可见,他在三国时期也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