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一代武将之中,谁也不是谁的第二,谁也不愿被人轻视。这些人物的气质似乎早已被锻铸成傲骨,面对自身的实力总是充满自信,恨不得把“天下第一”的字样直接写在脸上以示宣示。五虎上将无一例外都是如此,吕布、典韦、许褚,甚至孙策、太史慈,个个高傲如峰,临战时都把生死看得极轻,谁都不惧对手,只要站上战场,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碰撞。这正是一种敢于直面风浪、勇往直前的无畏胆魄。
关于张飞若遇赵云就一枪刺死的传闻,确实源自《三国演义》中的叙事。长坂坡一段在小说里尤为独特,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写道,刘备携百姓仓促逃命,夜行至天明才发现身边只剩下百余人,妻子与赵云早已不在。听着众人哭诉指责,糜芳突然冲出道:“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刘备尚未信,张飞却豪气道出:“赵云见我们处境窘迫,为了富贵就去降曹了。”糜芳再补了一句:“我亲眼看见赵云去了西北方向。”张飞一听大怒,立誓要亲自去找他,见面就要和他一战。
上文说到张飞去寻找赵云、打算与之交锋,但在原著中两人确实并未交手记录,因此要评断张飞究竟是具备对抗赵云的真实力,还是只是吹嘘,必须从情节细节中找线索。首先,张飞此前曾经与吕布交手过,三人同场,顶多也只是各自撑到了平手的边缘;而在小说设定中,赵云的地位往往被描写为仅次于吕布,因此可以理解为张飞说要与赵云对战,更多是一种夸张的表现,而非自信满满的把握。张飞在文本中的人物性格是嫉恶如仇、直来直去,若听说赵云投降,第一反应往往就是要亲自与他交锋,一切都在心头打算成就一场对决。
从战绩的角度看,双方确实各有千秋。赵云的斩将之功在多次战役中都极为显著,在当阳之战中就有斩杀曹魏部将五十余人的记录,正值壮年的他体力充沛、战斗力惊人;而在北伐年间,他又独自斩杀韩氏家族的五位将领,显示出以寡击众的非凡能力。相比之下,张飞的斩将记载虽不如赵云密集,但他与众多名将的对阵却是屡见不鲜,传说他曾三次与吕布交手未分胜负,与马超对战更是数百回,胜负难分,名声同样不凡。
因此,说张飞真的具备一击就把赵云杀死的实力,半真半假并不矛盾,也并非毫无道理。就算张飞在武力上确有极高的评价,赵云在长坂坡时的疲惫与耗损,也会成为重要因素;若在平日对阵,倘若张飞真的出手,结果未必就一定是他一招制胜。更现实的判断是,即便张飞获胜,代价也会非常沉重,往往是以“杀敌千人、自己损失数百人”的代价换来一场胜利,而不太可能是一击就将对手刺死的干净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