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被殖民,往往是一件让人深感耻辱的事。尤其是在清朝末期,华夏的百姓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苦,生活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化的社会中。面对外来列强的侵略和压迫,许多人内心充满了绝望与屈辱。假如完全沦为殖民地,那就像是黑人一样被贩卖到美洲,沦为奴隶,甚至连命都不值几个钱。试想,如果真有一天整个国家彻底沦为殖民地,恐怕人们的尊严和自由都会被彻底践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国纷纷争取独立,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非洲、南美、加勒比海等地的国家都纷纷宣告独立。他们不再愿意继续受殖民国家的压迫,面对殖民者时,仿佛老鼠见了猫,恨不得将其撕成碎片。然而,即便如此,全球仍有两个特别的国家,他们并没有摆脱殖民的束缚,甚至并不想推翻殖民国家的统治。这两个国家可以说已经彻底“躺平”,接受了这种状态,毫无抵抗的意愿。
01 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作为这两个国家中的“无名小卒”,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你能在三分钟内在地图上准确指出这个国家的位置吗?恐怕很难,因为它的知名度实在太低,甚至很多人连它在哪里都不知道。波多黎各人口不到三百万,与中国某些城市的人口相近,甚至还不如一些小城市多。地理位置上,波多黎各位于委内瑞拉附近的加勒比海中,隔着海洋与委内瑞拉相望。如今,它是美国的一个自治邦。
波多黎各的历史非常独特,可以说它是一个“怪异”的国家。大家都知道,美国最初的历史是由殖民地反抗母国统治的故事构成的。但在经过工业革命后,欧洲的船只开始遍布全球,而美国也逐渐成为了新的殖民者。19世纪末,美国变得异常强大,并开始了自己殖民扩张的道路。经过多次与墨西哥的战争后,墨西哥失去了大量领土。美国趁机扩展自己的疆域,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保持相对的安全,坐享其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殖民地的解放潮流席卷全球。许多国家纷纷独立,摆脱了殖民压迫。然而,波多黎各却并不愿意走这条路。尽管波多黎各本身资源贫乏,甚至是一个孤立的岛国,但它选择继续作为美国的“附庸”。美国曾提议波多黎各独立,但波多黎各却宁愿继续依附美国。美国最终决定给波多黎各一个“自治邦”的身份,也就是仍然隶属于美国,但拥有一定的自治权。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完全放松对波多黎各的控制,依然为其设定了一些限制。
波多黎各的居民虽然是美国公民,但却无法享受与本土居民相同的待遇。例如,他们没有选举权,并且并不需要缴纳联邦税收,这也让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尽管波多黎各的经济并不强大。尽管如此,许多人依旧愿意保持现状,享受美国带来的福利和稳定。
02 法属圭亚那
与波多黎各相比,法属圭亚那的地理位置要优越得多,尽管其总人口不到30万。30万的居民,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县城的规模。圭亚那的面积也非常有限,远离法国本土,隔海相望。但让人惊讶的是,圭亚那并未像其他国家那样追求独立,反而甘心继续成为法国的殖民地。这其中的原因也非常有趣。
圭亚那并不像其他殖民地那样有丰富的资源,也缺乏足够的土地和资金。周边的大国也并不对这个小国感兴趣。对于圭亚那来说,独立意味着失去外部的支持和庇护,而法国给予的福利却远远超过其他地方。法国本土的许多福利政策,也被无偿地延伸到了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的居民享有与法国公民几乎相同的待遇,除了没有选举权等一些政治权利之外,他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尽管法属圭亚那并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对外出口的能力,甚至无法实现全面的工业化,但其人均GDP依然达到了1.8万美元,这与法国的帮助和资源支持密切相关。如果法属圭亚那脱离法国,立刻面临的将是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科技支持的困境,可能会迅速变成一个极度贫困的地区。反观现状,圭亚那享受着法国的庇护,生活安稳,尽管它没有真正的独立,但人们对于现状似乎并不感到不满。
启示
从波多黎各和法属圭亚那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国家对于殖民地的身份并没有太多的抵触,因为他们没有遭遇过殖民国家的压迫或掠夺。相反,他们通过这种关系得到了相对较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对这些国家而言,面子和独立并不那么重要,反而是稳定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更加吸引他们。
但是,无论是波多黎各还是法属圭亚那,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规模非常小。对于一个小国来说,殖民状态可能并不会带来太多的痛苦,但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面临殖民的后果就完全不同。大国的失败和分裂可能导致国家的解体,而小国则可能继续在某种程度上维持生存。在全球历史上,大国之间的较量注定只有“赢”与“输”,而小国之间的战争则可能有输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