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日本侵华时,陕西福建为何没被完全攻陷?揭秘日军打不动的残酷真相!
创始人
2025-09-29 20:03:50
0

一种流传甚广的观点认为,在侵华战争期间,日军的铁蹄几乎踏遍了中国大地,但唯独“放过”了陕西和福建两省。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掩盖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并非日军不想染指,而是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发现这两块土地实在难以吞噬。陕西和福建的幸存,绝非源于侵略者的仁慈,而是中国军民用鲜血和智慧谱写的一曲悲壮战歌。

试想一下,如果日军真的“放过”了陕西和福建,又怎会有西安长达七年的惨烈轰炸?又怎会有福州两次沦陷的悲剧?

让我们首先将目光投向西北的陕西。陕西,对于国共两党而言,都具有生死攸关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天然屏障,更是拱卫国民政府战时首都重庆的西北门户。日军深知,若能攻占陕西,便可一举剿灭心腹大患中共的根据地,同时又能长驱直入,直逼重庆,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因此,日军对陕西的觊觎和进攻从未停止。1938年3月,日军集结重兵,妄图强渡黄河,进犯陕北府谷,却遭到了守军的迎头痛击,最终狼狈撤退。仅仅两个月后,贼心不死的日军再次卷土重来,企图突破黄河防线,但依然以惨败告终。滔滔黄河,这条天然的地理屏障,成为了日军难以逾越的天堑。

扼守黄河东岸的,正是肖劲光将军率领的八路军留守兵团。他们虽然装备简陋,但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誓死保卫延安的决心,硬是让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寸步难行。1939年,日军更是丧心病狂地对陕甘宁边区发动了五次大规模进攻,但每一次都被英勇顽强的中国军队击退。

当然,仅仅依靠黄河天险和八路军的浴血奋战还远远不够。国民政府也深知陕西的重要性,蒋介石亲自部署,派遣胡宗南的第十七集团军重兵驻守关中地区。再加上山西阎锡山的部队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缓冲作用,一张立体化的防御网,使得日军对陕西的进攻变得异常艰难。虽然日军的地面部队始终未能踏入陕西腹地,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却从未真正远离战争。从1938年到1945年,七年间,陕西省会西安遭受了日军高达145次的狂轰滥炸。这意味着,西安的百姓几乎每半个月就要经历一次生与死的考验,无数古老的建筑在炮火中化为废墟,平民伤亡惨重。战争带来的物资封锁,也让陕西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

让我们再将视线转向东南沿海的福建。有人认为,福建地处偏远,战略价值不高,因此日军不感兴趣。这同样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误解。福建拥有厦门、福州等天然良港,是切断中国海上生命线的重要战略节点。早在1938年5月,厦门便已沦陷,并被日军残酷统治了整整七年。而福建省会福州的命运则更为坎坷。1941年4月,日军首次攻占福州,但不久后便撤离。到了1944年9月,日军再度攻占福州,直至抗战胜利。这些铁一般的事实足以证明,日军对福建并非毫无兴趣,而是进行了真真切切的侵略和占领。在占领区,日军推行“以战养战”和“毒化政策”,疯狂掠夺资源,强迫民众种植鸦片,其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那么,为什么日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整个福建呢?答案就藏在福建独特的地理特征之中。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山峦叠嶂,沟壑纵横。这种地形对于习惯于平原作战的日军机械化部队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重型装备难以展开,补给线被拉得又长又脆弱,处处都是易受攻击的死角。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复杂的地形却成为了中国军民开展游击战的天然温床。福建人民骨子里的强悍与不屈,在此时被激发得淋漓尽致。各地抗日武装和游击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熟悉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利用地形优势,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日军一旦深入内陆山区,便会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疲于奔命,最终只能龟缩在沿海的几个据点里苟延残喘。

归根结底,无论是陕西还是福建,日军未能完全占领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战略局限和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抗战进入中后期,日军的战线从中国东北一直延伸到华南,兵力早已捉襟见肘。他们不得不将有限的兵力投入到华北、华中等政治经济中心地带,以维持对已占领区的控制。

对于陕西和福建这种地形复杂、抵抗激烈且短期经济回报不高的地区,投入重兵进行全面占领,在战略上是得不偿失的。进攻陕西,要面对黄河天险和国共两党的重兵集团;进攻福建,则要陷入山区游击战的泥潭。这两块土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对于已经深陷战争泥潭的日本来说,实在是力不从心。

日军并非没有尝试,只是每一次尝试都碰得头破血流。在陕西,他们被牢牢地挡在了黄河之外;在福建,他们被死死地困于沿海一隅。这背后,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是敌后游击队的灵活袭扰,更是无数普通民众“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的决心和“闽中无怯夫”的勇气。

因此,没有什么“被遗忘”的省份,只有未能被征服的土地。陕西和福建的抗战史诗告诉我们,面对侵略,地理优势固然重要,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不屈的意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正面战场和崇山峻岭之间,共同筑起了一道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钢铁屏障。这段历史不应被简化为一句轻描淡写的“未被进攻”,而应被永远铭记为一场关于坚韧、智慧和牺牲的伟大胜利。

"

相关内容

吸引277万人次中外观众,...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8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吸引...
2025-09-29 05:03:11
原创 ...
从古至今,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英勇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在某个时代独领风...
2025-09-29 05:03:01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
□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周英东 中国人民抗...
2025-09-29 05:02:59
原创 ...
出生背景与流亡之路 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是晋国的王子之一。他...
2025-09-29 05:02:45
原创 ...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杀功臣,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李世民自己就是最...
2025-09-29 05:02:43
原创 ...
这组拍摄于一百年前的清末社会场景的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透视历史...
2025-09-29 05:02:20
原创 ...
知道美国为什么从来不挖文物,也不考古么。你说你美国是全世界唯一的超...
2025-09-29 05:02:16
原创 ...
文/袁 帆 “天津英租界”( British concession...
2025-09-29 05:01:59
原创 ...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光复节80周年的讲话中做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声明:“...
2025-09-29 05:01:54

热门资讯

“轮转冰·燃动冰雪”甘肃省速度... 2025年9月27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甘肃省速度滑冰(速度轮滑)系列赛(...
原创 他... 王必成将军,这位湖北麻城的英雄人物,1912年出生在这片满载革命火种的土地上,注定与革命的事业结下了...
原创 成... 成吉思汗最疼爱的小儿子:四个儿子都做了皇帝,但拖雷自己未能继位 文 / 小先生 许多读者在阅读金庸先...
原创 历... 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卓越的将领,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堪称顶尖中的顶尖。这些名将...
原创 三... 在《三国演义》中,许多武将不仅武力超群,还擅长弓箭技艺。魏延在汉中之战中曾一箭射中曹操的门牙;姜维在...
原创 明... 缅甸——一个位于东南亚中南半岛西北部的国家,其北部与中国南部接壤,这里不仅是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宝藏,也...
原创 马... 在中华文化悠久的五千年历史中,最为璀璨的遗产之一无疑是那些珍贵的文物古迹。它们不仅见证了各个历史时期...
原创 朱... 在我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中,最具争议的开国皇帝无疑是朱元璋。通常来说,作为新王朝的创立者,开国皇帝...
原创 弘... 弘时是清世宗雍正皇帝的第三子,虽然在《雍正王朝》中他的角色被描绘成因争位被父亲雍正赐死,但这一情节更...
原创 有... 前言: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们详细讲述了秦藩主支脉的起源及其早期历史。今天,我们将聚焦景泰年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