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二十三年,万贵妃突然去世,享年58岁。
四十一岁的明宪宗朱见深内心痛苦万分,泪流不止,口中哀叹:万侍长离世了,我恐怕也快到了尽头。
半年后,悲伤过度的朱见深果然去世。
要知道,万贵妃比朱见深年长17岁。
但她的地位始终是朱见深最珍视的,朱见深为了她废黜了皇后,与她育有长子,对她在后宫的种种行为也从不加以约束,甚至纵容。部分史料还记载,万贵妃多年来一直在后宫暗中加害其他皇子,朱见深对此也毫无察觉,任其发展。
朱见深对万贵妃的深情,在古代的皇帝里都是排得上号的。
然而,通常认为,一位君主对一位女性表达最深切爱意的最佳方式,是册封她为皇后,同时确立她的儿子为储君。
万贵妃的儿子没有活下来,这没有办法。
可是对万贵妃一往情深的朱见深,为什么始终没有封她当皇后呢?
原因1:太后尚在
皇上有意挑选新皇后,太后的 backing 极为关键,朱瞻基废黜胡善祥,扶正孙贵妃,皆因太后首肯才得以实现
更别提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
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还健在期间,周太后便凭借儿子身份,派遣宦官向朱祁镇进言,称无子前皇后不适宜担任天下母仪,而身为太子之母的自己才更该被封为皇后。
朱祁镇离世后,依照制度,新君的母亲与嫡母皆封为太后,周太后另遣宦官于众臣之前宣示其圣谕:钱氏皇后未曾诞育子嗣,无资格位列太后之位,大明王朝的太后之位,理应由她独占。
钱皇后离世之后,须依照朱祁镇生前留下的吩咐,将她与朱祁镇一同安葬。周太后却从中阻挠。
朱见深还是个极为敬爱的儿子,总是担心母亲不悦,每当钱皇后与大臣们发生争执,他都非常踌躇,不敢公然违抗她,总是等她承受不住大臣的责难,自己先让步。
当周太后对朱见深册立万贵妃为后表示不赞同时,朱见深不会执意违背母命。
那么,周太后对万贵妃的态度如何呢?
史籍对她的交往与万贵妃的关联并无记述,不过借助史书中零星的线索,我们尚能揣摩一二。
根据历史文献,周太后仅有的似乎支持万贵妃的时刻,发生在吴氏这位朱见深最初的皇后责罚万贵妃之后,她选择了维护朱见深,促使废黜皇后。
此事并非源于万贵妃个人,而是由周太后的宿敌钱皇后出面,她力阻朱见深废黜皇后,周太后为与钱皇后作对,同时为彰显自己在后宫的支配力,因而选择支持朱见深。
除此之外,史书上就没有周太后支持万贵妃的记载了。
然而,文献中有提及周太后与万贵妃的诞生时间。万贵妃比朱见深年长十七载,仅比朱见深的父亲朱祁镇小三岁,且与周太后同龄。
周太后是否能够接受一个与自己同岁的人,成为自己儿子的正式妻子,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明显。
这不仅会让周太后尴尬,也会让皇家颜面尽失。
她不可能同意的。
朱见深如果想立万贵妃为皇后,首先过不了周太后这一关。
原因2:群臣反对
明朝的文官,实力非常强大。每逢更换皇帝的正妻或皇太子的重大决策,若没有文官们的赞同,事情就很难顺利进行。
朱瞻基的祖父朱见深废黜了没有过失的胡善祥,以及立了苏皇后,他运用了欺骗手段,先向太后声称大臣们已经同意,随后又向大臣们表示太后已经应允,最终才得以实现。
朱祁钰企图废黜朱见深,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为此不惜牺牲皇帝的尊严,用金钱收买朝中官员。
万历偏爱郑贵妃之子,不喜宫女所生的长子,因与大臣长期不和未上朝,未能使心仪的郑贵妃母子获得尊位。
而朱见深本人,登基不久,就在文官处吃过两次亏。
朱祁镇离世后,周太后不希望钱皇后与她共享太后尊位,钱皇后离世后,周太后也拒绝遵从朱祁镇的遗嘱,让钱皇后与朱祁镇合葬一处。
朱见深显然是支持自己的母亲周太后的,但文官们却态度强硬,不肯听从,甚至一起来到宫门前放声大哭。
朱见深和周太后,在文官们的巨大压力之下,也不得不妥协。
所以,他如果想要封万贵妃为皇后,也得过文官们这一关。
那么,文官们支不支持万贵妃当皇后呢?
毫无疑问是不支持的。
且不论万贵妃比朱见深年长十七载,其年龄恰与朱见深的母亲周太后相仿,如此年纪的女子若登后位,确有损皇家体面,此等状况是那些坚持传统礼制的官员所无法容忍的。
万贵妃性情骄横,其所作所为令人侧目,朝中官员大多对其不满。明实录中,关于官员弹劾万贵妃的记录屡见不鲜。
他们自然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女人,有朝一日母仪天下。
再说,朱见深先前已因万贵妃而废黜过一位皇后,倘若他继续废掉现任继后,让万贵妃再度得宠,那便是在文官们无法容忍的界限上妄动。
朱见深的初始皇后吴氏,是朱祁镇在生命终结之际安排的,他必须册封吴氏为皇后。
吴皇后曾用棍棒惩罚万贵妃,朱见深因此暴怒不已,坚决主张废除皇后身份。但他并未愚蠢到直接声称废后是为了万贵妃,而是另寻理由:当初朱祁镇原本指派王氏为太子妃,并非吴氏。
吴氏靠作弊上位,这才能当上皇后。
朱祁镇运用这一手段成功说服了文官群体,因此文官们对于朱见深废除原配,才表现出宽容态度。朱见深由此也只好册立王氏为后。
他实在找不到理由再废王氏,扶万贵妃上位了。
原因3:万贵妃的儿子没有活下来
自古以来,众多妃嫔凭借儿子获得太子之位,自身也因此荣宠加身,成为皇后,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朱瞻基的祖父朱见深,通过确立朱祁镇为储君,以此为由将心爱的孙贵妃晋封为后位。
明朝非常看重祖先制定的规矩。朱瞻基为后代树立了先例,假如皇后没有儿子,而某位妃嫔诞下嫡长子,后来的皇帝便有充分的借口,废掉皇后,立嫡长子为太子,同时将生下太子的妃嫔尊为皇后。
朱祁钰废黜了之前的汪皇后,另立太子的生母杭氏为新皇后,这件事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和反响。
因此,假如万贵妃能够为朱见深诞下嫡长子,那么,朱见深册封万贵妃为后所遭遇的阻碍,便会显著减少。
成化二年,万贵妃如愿以偿地为朱见深生下了皇长子。
可是,朱见深还没来得及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孩子就夭折了。
那个时期的万贵妃,已经年满三十七岁,从那时起,她便不再有子嗣出生。
朱见深也失去了把万贵妃封为皇后的最好机会。
原因4:朱见深的个人意愿不够强烈
虽说朱见深想封万贵妃为皇后,面临着不小的阻力。
然而,说到底,朱见深身为君主,一旦他决心要办成此事,太后与朝臣们也难以阻挠。
嘉靖皇帝不肯认可自身系出明孝宗,仅称明孝宗为皇伯父,此事关乎明朝皇统延续,其重要性远超朱见深册立皇后之事。
满朝的重臣,几乎没有人支持嘉靖皇帝,可嘉靖皇帝依然成功了。
因此,倘若朱见深执意违背太后的看法以及大臣的建言,要把万贵妃立为皇后,这种做法并非完全行不通。
他必须衡量,对他来说,为了使珍爱的女性登上后位,让君臣关系变得如此紧张,是否值得。
而朱见深本人的评估,无疑是不值得。
因此,万贵妃之所以无法成为皇后,主要在于朱见深本人意愿不够坚定,他内心深处并未真正支持她。
他心里觉得,把那位他深爱的女子册封为皇贵妃,这个名分仅次于皇后,但实际受宠的程度却远超皇后,这样的安排已经足够理想,完全没有必要再提升她的地位了。
写在最后
网络流传一种观点:所谓君主的挚爱,倘若最终未能登顶后位,那便说明并非真爱。倘若君主真正爱慕一位女性,定会让她成为世间地位最为崇高的女性。
然而,各个帝王,意图使自己的心上之人荣登后位时,遭遇的阻碍程度各不相同。
不同的皇帝,心目中关于情爱的占比,也是不一样的。
朱见深未将万贵妃册立为后,首先,他遭遇的反对力量非常强大,其次,对于他来说,后宫的情感,纵然极为深刻,也不足以干扰朝廷事务。
即便是他最爱的女人,在他心目中,也没有朝堂的稳定更重要。
这应该也是每一个正常皇帝的心态。
你觉得是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