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宫内曾发生过两起令人叹息的爱情悲剧,犹如历史的伤口,刻骨铭心。首先是唐高宗李治,他娶了自己的继母武则天,令大唐的历史进程一度中断,接着是唐玄宗李隆基,他竟然娶了自己的儿媳杨贵妃,这一决定不仅险些丢掉了大唐的江山,最后还逼得他亲手赐死了自己的爱人。这两段爱情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今天我不再多说这些众所周知的悲剧,而是想探讨一个问题:到底是谁,敢于逼迫一位天子亲手赐死自己的女人?这些胆大包天之人,最终又有怎样的结局呢?
发起者:禁军首领陈玄礼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的指挥失误导致潼关失守,失去了这座天险屏障,长安就如同失去了盔甲的钢铁侠,任人宰割。李隆基见形势不妙,急忙牵着杨贵妃的手,逃往四川。至于为何选择四川,并非因为李隆基爱吃火锅,而是四川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只要烧掉栈道,便能暂时避开敌人的追击。而且,四川不仅是杨贵妃的故乡,还是她大舅哥杨国忠的老巢。
在逃亡途中,他们抵达了马嵬驿。当时,禁军首领陈玄礼便开始行动,首先他命令杀掉杨国忠,然后逼迫李隆基亲自杀掉杨贵妃。面对突如其来的局势,李隆基虽是帝王,却也只能屈服于陈玄礼的要求。在杨国忠与杨贵妃双双丧命后,李隆基继续向四川逃去,而太子李亨则被留下来平乱。
陈玄礼事后没有随太子回去,而是继续跟随李隆基前往四川,直到局势稍微稳定后,他又跟随李隆基返回了长安。然而,长安已经不再属于李隆基,而是被太子李亨所掌控。李隆基因此被迫“退休”,住进了皇家养老院,而陈玄礼则被封为蔡国公。最终,陈玄礼因病去世,但关于他是否真的因病去世,历史上众说纷纭,值得怀疑。
传闻中的亲自动手者:高力士
关于杨贵妃的死亡,历史上有许多不同版本。有人说她死后被尊奉为神,甚至在“彩虹国”被膜拜。然而,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杨贵妃实际上是被勒死的,而执行此任务的正是李隆基身边的宦官头子——高力士。
高力士原本不姓高,而是姓冯。他之所以成为宦官,并非自愿,而是因为家族涉及了朝廷禁忌之事,导致他在极特殊的刑罚下成为宦官。成为宦官后,他最初被武则天收养,但因其能力不足而被赶出宫廷。后来,他依靠武三思的庇护,改名高力士,并在一番曲折的经历后,最终跟随了李隆基。
在马嵬驿事变后,高力士陪同李隆基逃往四川,之后又随他返回长安。然而,李隆基失去了对政权的控制,高力士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虽然小心谨慎,他仍然被当时的权力核心流放到了外地。他临终前得到了大赦,返程途中得知李隆基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之下,呕血而亡。唐代宗出于对他忠诚的敬意,决定让他与李隆基合葬。
幕后策划者:太子李亨
李亨在“安史之乱”中虽然立下不少功劳,但由于大多数事迹并未真正改变战争局势,他的历史声誉并不高。然而,从细节来看,李亨的一生却充满了悲剧色彩。早在母胎中,李隆基就因害怕嫉妒,差点让他丧命;成为太子后,他过得也是惴惴不安。为了生存,李亨两度主动离婚。而当他终于登基为帝时,已经是四十五岁高龄。
即便成为了皇帝,他的日子也并未因此好转。外有“安史之乱”的余波,内有李辅国等宦官控制朝政,后宫更是动荡不安。李亨不仅要应对内忧外患,甚至连他的亲生女儿和第三任妻子都虎视眈眈,渴望皇位。在长期的压力下,李亨最终病逝。虽然他因马嵬驿事变登基,但许多人认为他才是这场事件的幕后主使人,然而我却持不同看法。
实际的幕后黑手:李辅国
李辅国,唐朝史上最具权势的宦官之一,虽然在娱乐圈的知名度不如高力士,但在政坛的地位却远超魏忠贤。他是唐朝第一个被封为“王”的太监,军政大权握在他手中。甚至连李亨要见李隆基,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在李亨“因病”去世后,李辅国排除了李亨皇后一派的势力,扶持李豫登基成为帝,并被尊为“尚父”,风光无限。
李辅国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早年他是一个养马的雕丝,直到年过半百,才借着李亨的权势,逐步成就一番事业。他的励志故事在唐朝的宦官中传为佳话,许多后来的帝王都是在宦官的支持下登基。
然而,李辅国最终并未善终。在李代宗掌权后,他被迫退出了权力中心。就在他准备安享晚年时,家中突如其来的一名刺客将他杀害。关于此事,有人认为刺客是奉李代宗之命行事。无论如何,李辅国的死使得马嵬驿事变中的幕后黑手彻底消失。
综上所述,那些推动马嵬驿事变,逼迫李隆基亲手杀死杨贵妃的权臣与宦官,都最终遭遇了惨淡的结局。那么,作为一位开创盛世的伟大帝王,李隆基为何会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屈服于手下,亲手斩断自己与杨贵妃之间的情感纽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