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并不是一个注重兄弟情谊的人,事实上,他之所以没有杀掉杨秀,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杨秀还可以对自己有所帮助。隋炀帝杨广有四个兄弟,然而在他继位后,除了四弟杨秀外,其他几个兄弟都已经死去,这些死亡的事件无一例外都与杨广脱不了干系。即便是存活的杨秀,实际上也过得并不如意,甚至可以说是生不如死。
首先来说说大哥杨勇。杨广原本并非预定的储君,他通过一系列的权谋手段才最终获得了帝位,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受害者就是大哥杨勇。杨坚即隋文帝登基后,将自己的嫡长子杨勇立为太子,因为杨勇不仅仪表堂堂,气度非凡,而且才情出众,擅长诗文,学识广博,这让他成为了朝堂上最为耀眼的太子。若杨勇生在一个普通的贵族家庭,或许会成为当世的名士,但遗憾的是,他生在了帝王家,这些才华在权力斗争中显得毫无意义。
杨勇的最大失误在于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几位弟弟,尤其是二弟杨广,早已觊觎太子之位。杨广不仅擅长权谋,而且拥有非常出色的演技,堪称隋朝的第一“影帝”。杨勇则一直保持本色出演,过于沉迷于个人爱好,比如装饰盔甲,或是接受百官的礼节,似乎对朝政不感兴趣,这引起了杨坚的不满。而杨广则处处小心谨慎,尽量避免犯错,私下里又结交了不少朝臣,逐渐为自己积攒力量。
杨广深知废立太子关系重大,而杨勇虽然表现平平,但并没有犯大错,因此他必须找机会来削弱杨勇的地位。杨广很快发现,独孤伽罗太后对杨勇的宠妾云昭训有意见,认为他应该独宠正室。杨广利用这一点,故意表现出对正室王妃的宠爱,通过这种方式拉拢太后,逐渐使得太后对杨勇产生厌恶,转而偏爱杨广。杨广通过一系列的权谋手段,使得独孤太后在隋文帝面前为自己说好话,并最终促成了杨勇的废除。
杨勇被废之后,他心中充满愤怒和屈辱,试图进宫面见父亲杨坚为自己辩解,但杨广极力阻挠,使得杨勇一直未能见到杨坚。在一次无奈之下,杨勇爬上宫外的大树高声呼喊,最终引来了杨坚。然而,杨素巧妙地将杨勇的行为解释为疯癫,杨坚信以为真,于是将杨勇软禁起来,彻底断绝了他复职的可能。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杨勇已经彻底被遗忘时,杨勇却在隋文帝临终之际,突然试图恢复太子之位。杨广并没有给杨勇任何机会,巧妙地采取行动,通过假传圣旨和更换杨坚的护卫,最终导致杨坚驾崩。杨广在此事中利用了宣华夫人的谎言,这一切也表明了杨勇对杨广的威胁有多大。杨广成功掌握了帝位后,不仅赐死了杨勇,还将杨勇的儿子一并处决,彻底清除了所有威胁。
接下来是三弟杨俊,史书对他的记载充满了反差。一方面,杨俊仁爱谦恭,曾经请求隋文帝允许他出家为僧,但隋文帝未准。后来杨俊带兵消灭了陈朝,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解决冲突,赢得了隋文帝的赏识。然而,杨俊最终因骄奢淫逸而为人所知,甚至借助职务进行不法勾当,最终被隋文帝贬职。杨俊的死因很复杂,虽然表面看似因病去世,但实际是其宠妾下毒所致。杨广虽然与此事表面上无关,但杨俊的死依然可以归咎于他,毕竟杨广早已将杨俊列为威胁的目标。
再来说说五弟杨谅,杨广的最小的弟弟。杨谅由于长期在地方上处理军务,与朝廷的权力斗争较为疏远,因此他在杨广的必除之人名单上排在最后。他虽然也有野心,但由于一直没有在朝堂上发挥影响力,所以杨广并未将他视为重大威胁。然而,杨广在掌握帝位后,仍然认为杨谅有潜在的威胁,最终在604年通过控制隋文帝召杨谅入京的命令,将杨谅逼上了叛乱之路。杨广亲自出兵平叛,最终杨谅兵败被俘,虽然杨广表面上宽容待他,但实际上早已决定将其软禁,直至其死亡。
最后,四弟杨秀,他与杨谅类似,武艺高强,亦有扩张野心。杨秀通过结交元衡等人,试图增强自己的权力,但此举遭到隋文帝的拒绝。杨广看中了杨秀的野心,借机通过杨素搜集其过错,最终让杨秀因所谓的“木人诅咒”被处死。尽管杨秀在隋文帝的宽容下被免死并软禁,但杨广掌权后依然没有放松对杨秀的监控,最终杨秀被宇文化及所杀,结束了他的生命。
从这些事件中可以看出,杨广对于兄弟的处理极为果断而冷酷。为了确保自己的权力,他不惜采取任何手段,甚至不择手段地除掉那些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兄弟。在历史的长河中,杨广的这些做法虽然让他最终稳固了帝位,但也为他树立了一个心狠手辣、无情无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