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人的眼中,西伯利亚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宝库和战略空间。但也会有人好奇,与西伯利亚近在咫尺的中国,为何几千年来都没有占据它呢?
从地理环境上看,西伯利亚气候极度寒冷,常年被冰雪覆盖,有着大片的永久冻土层。在古代,这样的环境对于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国来说,几乎没有开发价值。中国的农业生产依赖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而西伯利亚显然不具备这些条件。
古代中国的军事和政治重心,更多放在了中原地区以及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上。像修筑长城等举措,都是为了抵御来自草原的威胁,而非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扩张。要知道,在古代落后的交通条件下,从中原地区到西伯利亚,路途遥远且艰险,后勤补给难以保障,对军队的远征和长期驻守极为不利。
中国古代王朝讲究“王化”,占领土地后需要设郡县、派官员、兴学校等,让当地人认同“天子”权威。但西伯利亚原住民部落分散、习俗各异,要实现“王化”难度极大。
俄罗斯,由于在欧洲面临着诸多强国的压力,西进之路受阻,所以将目光投向了东方的西伯利亚。把土地当作“资源库”,看重的是毛皮、木材、矿产等资源。哥萨克骑兵的东进,在较短时间内将西伯利亚纳入了版图。
所以说,中国几千年来没有占据西伯利亚,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是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需求下做出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