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元璋的长相,历史学界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各个观点争论不休,难以定论。一方面,有些史学家认为朱元璋的容貌极为丑陋,形容其如同“鞋拔子脸”,脸上布满麻子,头部肥大而耳朵粗大,下颚又高高突出,简直可以说是现代的“丑八怪”。这样的说法让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形象产生了负面的印象,似乎他的一生都笼罩在这样的丑陋之上。
而另一种观点则截然不同,认为朱元璋相貌堂堂,五官端正,甚至颇具个人魅力。《明史·本传》中提到他“资貌奇伟,奇骨冠顶”,此言一出,似乎为朱元璋的美丽形象添上了一层光辉,塑造了一个颇具魅力的历史人物。因此,关于朱元璋的长相,几乎成为了历史学者间争论的焦点,到底哪一种描述更加真实可信?
朱元璋的早年生活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年轻时为地主放牛,经过漫长的孤独与困苦,在父亲朱五四去世后,他更是失去了依靠,家中毫无积蓄,甚至没能为父亲提供一个体面的安葬。在无奈之下,他被迫进入寺庙,成为小和尚,经历了极大的苦难。直到二十四岁那年,他的童年伙伴汤和把他召入军中,朱元璋在起义军首领干女儿马秀英的青睐和鼓舞下,励志奋发,最终成功赶走元军,建立了大明王朝。
从朱元璋一生的经历来看,许多人认为作为一个出身贫困的农民,朱元璋身上显露出的种种痕迹恰恰与这种贫穷的背景有关。由于家族世代以来的艰苦奋斗,常年辛劳于田间,朱元璋的生活与健康状况也未必理想,这使得他可能在年轻时就遭受过疾病的侵袭,进而在外貌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因此他们认为朱元璋的容貌可能与他艰难的早年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不过,个人认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并不高,朱元璋在经历曲折与磨难的同时,可能只是皮肤稍显黝黑而已。
那么,关于朱元璋瞩目的丑陋形象又是从何而来的呢?首先,从其所绘画像的服饰来看,与明朝的传统服饰特征并不吻合,这一事实很明显地表明这些画作都是后人描绘而成,显然不可能是明朝时期的真实写照。作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绝不可能会在历史上被他的后代皇帝有意抹黑。可以推断,这幅画像大概率来源于清朝时代。清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王朝,虽表面上对明朝有一定的客观评价,但出于对政权稳定的考虑,清朝对明朝的负面描绘在历史上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朱元璋进行丑化也是其中一部分准确而无奈的手法。
更进一步来说,如果朱元璋真的长得极为惊悚,那么当时的起义军首领郭子兴怎能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样的人呢?有关朱元璋“鞋拔子脸”的描述完全缺乏历史依据,这样的画像显然不符合事实。同时,《明史》的记载也显示,朱元璋并非如那些丑化画像所描绘的那般可怕。在他登基为帝之后,广大朝臣及百姓对他的称颂和敬仰之辞,也并非空穴来风,因此,在现实中,被普遍认为的他并不是极其丑陋的,相反,朱元璋的相貌或许只是平平无奇,并不特别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