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这地方邪乎得很,本地人一出门,十有八九会被问:“你算北方人还是南方人啊?” 往往这时候,自个儿都得先琢磨琢磨。就说那江淮方言吧,既不像徐州话那么硬朗,也没有吴侬软语那么绵软,卡在中间自成一派。北方人天天吃的馍,到了安徽地界,还得跟米饭商量着轮班上桌,你说这到底该往哪边站队?
外人看安徽更有意思:芜湖的冬天能冻到骨头缝里,没暖气全靠硬扛,跟北方朋友聊起这事都觉得没面子;皖南的徽州山清水秀,看着像江南,可跟苏杭那正宗的江南一比,总觉得差点味道。就连安徽人自己,酒桌上喝到兴头上,也常争得面红耳赤:“咱到底算南边的还是北边的?”
其实这身份争论的背后,藏着两千多年打出来的硬底气。打古时候起,这儿就是兵家玩命要抢的地方,冷兵器时代,那可是南方政权最后一道真正的屏障!
三国时候的逍遥津,张辽带着八百个步兵,硬生生把孙权的十万大军冲垮了,那刀光剑影的场面,好像还在合肥古逍遥津公园的遗迹里晃动。到了魏晋南北朝,就更残酷了,南方和北方的政权隔着淮河来回打拉锯战,淝水之战就离这儿不远;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把都城定在了南京,却在老家凤阳建了个中都,那高高的城墙,就像悬在南方朝廷头顶的 “护心甲”。
这要命的军事地位,到了近代战争里,分量更重了!
解放军千里迢迢跃进大别山,一下就把国民党军的长江防御搅得稀巴烂,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的时间!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沟沟坎坎里扎下根,跟敌人斗智斗勇,让国民党军连个安稳觉都睡不成。为啥偏偏选大别山?因为安徽处在中心位置,横跨三个省的交界,在这儿站稳脚跟,就能死死掐住战略枢纽!后来百万雄师过大江,安徽更是成了 “渡江战役的前哨站”—— 江北的集结地上,小船、竹筏挤得满满当当,就等着冲锋号一响,划破长夜往对岸冲!百万民工扛着弹药、粮草,冒着枪林弹雨往江边赶的场景,至今还留在老照片里呢!
到了现在,这块土地的军事价值不仅没降,反倒更高了!
从合肥到台北的直线距离,跟从北京到上海差不多,在这儿搞军事部署,意义大了去了。火箭军好几个发射基地都在这儿扎了根,把大国重器藏在深山老林里。真要是打起仗来,部署在这么靠内陆的导弹装备,对手想靠航空母舰就直接够着?那简直比登天还难!东部战区的陆上重兵在这儿驻扎,就像一把钢刀插在长三角的腹地。
这片土地还为咱中国出了不少最硬核的将军 —— 孙立人带领缅甸远征军,把日本鬼子揍得晕头转向;李克农的红色特工传奇,在地下战线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当涂的天门山下,“青山有幸埋忠骨” 这六个大字下面,不光躺着李白,还默默睡着渡江战役的无数英灵。
所以说,北方人和南方人争安徽该归哪边,那是没看透它骨子里的分量。哪是什么身份不清不楚?这分明是锁住天下的关键地理密码!当兵家必争的 “咽喉” 要地,做护佑太平的 “龙骨” 脊梁 —— 这才是真实的江淮大地!
炮声一响,军旗猎猎;山河虽不说话,却自带一身的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