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平的致命裂隙:靖国神社参拜与日本历史修正主义
8月15日,东京靖国神社外,数百名市民手持烛火,无声地抗议着一年一度的“拜鬼”仪式。他们的标语牌上,“反对参拜”、“阻止靖国系统复活”的字句,在夜色中格外醒目。一名大学生高喊:“我害怕不关心历史的人被蛊惑!” 与此同时,靖国神社内,参拜队伍蜿蜒如长蛇,有人高举“大东亚战争不是侵略”的旗帜,有人身着旧日军军服,他们排队等待超过半小时,只为向供奉其中的甲级战犯牌位行鞠躬礼。 这一天,日本首相石破茂以自民党总裁的身份向靖国神社敬献“玉串料”(祭祀费),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等人更亲身入内参拜。 靖国神社的参拜活动,如同幽灵般,再次揭开了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伤疤,也撕裂了日本社会对历史认知的共识。
政客操弄历史,军国幽魂借尸还魂
今年的靖国神社参拜,充满着精密的政治算计:石破茂以党职身份而非首相身份供奉“玉串料”,意图规避首相身份可能引发的国际谴责;前经济安保相高市早苗、自民党前政调会长萩生田光一等70名议员组成的“大家一起参拜靖国神社国会议员会”,早在4月份就曾集体参拜,预示着8月15日的行动并非临时起意;近年来,日本自卫队军官频繁参拜靖国神社,进一步将神社“激活”为军国主义的招魂场。 这些并非偶然事件,而是日本政府长期以来历史修正主义策略的体现。
扭曲的“和平”叙事:广岛的真相与遗忘
在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一段关于原子弹轰炸的背景说明,赤裸裸地暴露了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本质。“1945年7月25日,美国下令投弹……日本未接受《波茨坦公告》,因其未写明天皇制存续条件。” 这段说明刻意回避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单方面将自身塑造成受害者。学者石田隆至对此痛斥道:“这种将责任推给《波茨坦公告》的表述,是彻头彻尾的历史歪曲。” 更令人发指的是,广岛市长松井一实声称要“会见多国核爆受害者”,却将强征的17名中国劳工在广岛被炸身亡的惨剧,轻描淡写为“日满友好交流”,彻底抹去了这段加害的历史。 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展示着碳化的饭盒,控诉着核爆的残酷,却对第五师团从广岛出发,制造抚顺平顶山惨案(屠杀3000多名中国平民)只字不提,这种选择性记忆,令人不寒而栗。
全民战争机器:原子弹下的沉默与疯狂
当日本军队在中国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时,其本土民众的反应又是如何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政府进行的战争意愿调查显示,多数民众在军国主义的长期洗脑下,支持关东军侵略中国东北。他们不仅口头声援,更积极地捐款捐物支持战争,松下、三菱等大型企业带头组织民众捐款,并积极将工厂转型为兵工厂,疯狂生产战争武器。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例,莫过于“昭和烈女”井上千代子。她的新婚丈夫井上清一因不愿抛下新婚妻子而拒绝服兵役,她竟留下万字遗书,割喉自尽,声称“以死换夫君无牵挂地为国杀戮”。军政府将她捧为“爱国楷模”,而她的丈夫随后参与了抚顺平顶山惨案,屠杀3000多名中国平民。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大日本国防妇人会”在巅峰时期拥有近千万会员,占当时日本女性人口近三分之一! 这些妇女积极参与战争动员,成为军国主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方的铁壁回击与未完成的战后责任
面对日本政府的挑衅,中国政府采取了强硬措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紧急约见日本驻华首席公使横地晃,提出严正交涉;驻日使馆发言人则直指靖国神社供奉14名甲级战犯的本质,斥责其挑战“联合国宪章与人类良知”;外交辞令升级,将参拜定性为“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的大是大非问题”,要求日本“同军国主义彻底切割”。
历史的警示与和平的希望
80年光阴足以让废墟重建,却未能让某些日本政治势力走出历史认知的泥沼。 当政客们以“传统文化”为幌子,包装靖国神社参拜时,实际上是在复活着“大东亚共荣圈”的幽灵。 真正的和平,不需要历史修正主义!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的“一跪”,为欧洲的和解奠定了基础。而日本某些政客的“曲线拜鬼”,只会加剧东亚地区的信任赤字,让历史的阴影挥之不去。94岁的广岛核爆幸存者梶本淑子的一句话道出了问题的根源:“我们被灌输这是正义战争。” 当日本的教育系统仍在掩盖侵略战争的本质,下一代日本人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不会因为排队参拜而改写,却会因集体遗忘而重演。 那些在靖国神社外手持烛光的日本市民,是这个国家良知的最后火种。这微光能否燎原,取决于日本能否敢于揭开“加害史”的封印,在亚洲的集体记忆中,寻找到真正的共存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