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这部伟大的历史小说中,张飞被描绘成一个外形粗犷、性格暴烈且极为神勇的猛将。每次登场,他总能以惊人的气势震撼全场,暴躁、易怒,手持一杆丈八蛇矛,骑着乌骓马,给人一种无可匹敌的感觉。尽管他是刘备麾下五虎上将之一,如果仅论悍勇之气,恐怕无人能及。然而,悲剧的是,张飞的晚年并未像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那样光辉灿烂,最终竟在自己的睡梦中被心腹所害,死于背叛。
张飞的首次出彩发生在讨伐董卓之时,虎牢关前的那场著名对决至今令人铭记。当时吕布手持方天画戟,矗立在关前,威风凛凛,群雄无人敢挑战。此时,张飞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主动请战。虽然他不是吕布的对手,但张飞的悍勇形象却深深震撼了在场的各位英雄豪杰。此后,张飞随着刘备南征北战,屡次展现出他过人的勇武,在徐州抗击吕布,并在与曹操的多次战斗中屡次出奇制胜。在当阳桥一役,张飞一人一骑,凭借一声怒吼,竟吓得曹操的部将夏侯杰从马上跌落,最终丧命。张飞这种靠气势和暴怒决定胜负的方式,几乎成了他的战斗标志。
有一种说法认为,张飞的武力其实不逊色于吕布。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时,张飞初出茅庐,且骑马并非后来的乌骓马,而吕布此时正处于巅峰状态,且有赤兔马的辅助,所以张飞在马匹上吃了亏。更重要的是,张飞的性格使得他越是愤怒,战斗力就越是强大,这种类型的武将,简直就是为战斗而生。像许多游戏中的狂战士一样,他一旦怒火上升,便进入狂化状态,不顾生死,誓死搏杀。即便是吕布,也因深知张飞酒后的恐怖力量,时常小心翼翼、避而远之。
说到另一位猛将,曹操的亲卫许褚则是另一种类型的战士。许褚的勇武继承了典韦的遗志,在宛城之战后,曹操从众多能人中挑选出了许褚来担任自己的护卫。许褚的武力与典韦相当,曾在年轻时与典韦交手,两人曾大打两回合,未分胜负,足见其勇力无双。除了高超的武艺,许褚的性格也非常沉稳,他少言寡语,机警安分,忠诚老实,显然曹操更看重的是他的忠诚与稳重,才将他置于如此危险的位置,作为自己的贴身护卫。
曹操的安全常常面临威胁,尤其是在宛城之战中,曹操因错误判断导致自己险些丧命。张绣已经归顺,却因曹操强行纳其婶婶为妾而引发冲突,结果不仅丧失了自己的儿子曹昂,还失去了典韦的保护。在随后的渭南之战中,曹操因不撤退而差点遭到马超的致命一击,幸亏许褚舍命救驾,才使得曹操脱险。许褚身中数箭,直至战后曹操深为感动,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
张飞与许褚,这两位分别为刘备和曹操的亲信猛将,在历史上有过一次短暂的交锋。那是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张飞奉命拦截曹操。而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便与张飞短暂交手。尽管两人各自展示了过人的武艺,但由于战场情况特殊,这场交手并未真正展开。许褚当时并未全力以赴,而张飞也并未给他致命的压力,可以说这场战斗并不算是两人真正的对决。
从两人与其他武将的战绩来看,张飞与马超大战多年,两人最终未分胜负,而马超与许褚的大战也持续了超过两百回合,结果未见分出高下。因此,若张飞与许褚真正交手,双方很可能会难分胜负。
然而,这一切只是来自《三国演义》与影视作品的描写,而《三国志》中的史实则有所不同。许褚的勇武在史实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张飞的形象则有很大的差异。在《三国志》中,张飞被描写得更加全能与深刻,虽然武力上与史实大致相符,但在领导能力与统御才能上,张飞的能力远超《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张飞曾独自领军攻入四川,为刘备打下益州,而赵云只能追随诸葛亮,证明张飞不仅仅是一个猛将,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事统帅。更有趣的是,张飞还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他擅长绘画,精于赋文,完全不同于《三国演义》中那位莽撞的形象。
或许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刘备麾下的将领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拔高,唯独张飞被描写成了一个暴躁、相貌粗犷的莽汉。其实真实的张飞,极有可能是一个相貌堂堂、文武双全的大将军,而不仅仅是那个粗暴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