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最为情深义重的小团队非鲁智深和武松莫属。尤其是鲁智深和武松,他们的友情堪称不离不弃,一人有难,另一人必定会挺身而出,不惜以命相助。两人经历了许多生死关头,始终在彼此的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份深厚的情谊为人称道。
例如,在东昌府之战中,鲁智深被敌方的箭手张清偷袭,瞬间被击倒。正是武松,毫不犹豫地拔出两口戒刀,拼尽全力,奋不顾身地冲向战场,将鲁智深救回。而在乌龙岭的战斗中,武松也未能幸免,被敌人包道乙的飞剑击中左臂,昏迷不醒。鲁智深见状,不顾一切地挥动禅杖奋力打击敌人,最终救下了武松。然而,武松的左臂几乎被砍断,混元剑也被夺走,但鲁智深的果断和无畏令整个战局发生了转变。两人从此深厚的兄弟情谊,不言而喻。
更令人动容的是,当两人最终都“留”在了六和寺,选择过上隐姓埋名的生活时,他们依旧如影随形。无论是鲁智深的“坐化”传说,还是他借火遁隐匿的说法,都无法改变他们生死不分的兄弟情深。相比之下,九纹龙史进的结局就显得相对冷酷无情。在一次行动中,史进遭遇敌人的偷袭,被射中一箭,五名梁山将领急忙前来营救。然而,在一片箭雨中,他们却因恐惧而四散逃命,完全没有顾及史进的安危。如果史进身边的人是鲁智深和武松,他们绝不会在危急时刻抛下兄弟逃生。两位好汉必定会沉着应对,与敌人拼死一战。
在《古本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结局与《通行版》大相径庭。尤其是鲁智深和武松,他们的命运在不同的版本中展现了各自不同的精彩。在《古本水浒传》中,武松没有断臂,而鲁智深也并没有坐化,而是早在宋江动念招安之前就离开了梁山,前往五台山修行。与《通行版》不同,这个版本中的梁山好汉们并未真正接受招安,而是继续行侠仗义,直至最后高俅和高衙内这两个恶人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高衙内的首级被鲁智深、武松等人取下,送给了林冲;而高俅则在李纲的奏折下被罢免了所有职务。
在《古本水浒传》中,高衙内的结局与《通行版》有所不同。在原著中,高衙内并没有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被鲁智深的“泼皮兄弟”张三李四没收作案工具。相反,高衙内继续沾花惹草,最终因其自作孽而不得善终。得知高衙内在沂州府治病的消息后,鲁智深、燕青、史进、朱仝等人便策马前去,化身“神医随从”潜入沂州府,发现高衙内此时早已病入膏肓,气息微弱。燕青趁其尚未断气,一刀割下高衙内的头颅,随后急速逃出。鲁智深等人,毫不犹豫地完成了任务。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沂州府的高侗也是高俅的堂弟,这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虽然高衙内的首级已经成功取下,但他们依然陷入了与高侗的谈判中。鲁智深为了救回被困在城里的三十二个兄弟,三度下山与敌人谈判。无论对方如何威胁,鲁智深始终坚守原则,不容忍任何对兄弟们的伤害。最终,鲁智深成功以一万两白银交换了三十二个梁山好汉的性命。
这段情节展现了梁山好汉的忠诚和情义。鲁智深不顾生死,单刀赴会三次,不仅展现了他的勇气,也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坚定。而武松,虽然历来以果断著称,但在这个时刻,他也展现了另一面:他放下了自己的杀戮之心,选择为了兄弟的生命与鲁智深并肩作战。在整个谈判过程中,鲁智深与武松的默契和互助显现得淋漓尽致,成为了梁山兄弟情谊的最佳写照。
《古本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真正做到了义薄云天,无论在生活中还是战斗中,他们都绝不会背叛自己的兄弟。这种深厚的友情,使得《古本水浒传》相比《通行版》更显得真实与可敬。而那些为了招安而转变面目的梁山好汉,虽名列英雄,但其转变后的模样常常令人失望。在这两版水浒之间,我们不难看出,鲁智深和武松真正体现了英雄的本色——他们不仅有武勇,更有大义,守护着自己至死不渝的兄弟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