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红色文化,"跨域重走烽火路,青学笃行报国心"社会实践团通过与英雄后人对话、参观红色遗址、走访基层群众,深刻感悟抗联精神,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靖宇县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践团有幸与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民县长进行深入交流。马县长动情地说:"杨靖宇对我而言既是祖辈,更是民族英雄。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毅然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马县长高度肯定了实践团的工作成果,并寄语当代大学生:"希望你们通过实践活动,把红色文化和英雄的斗争精神传递给更多人,让这份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这番话语让团队成员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信念。
随后,实践团来到三道湖镇东沟村"多村印记"博物馆。这里曾是杨靖宇将军秘密活动的重要据点,他的两位警卫员朱文范、聂东华在此壮烈牺牲。
馆内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图文资料,生动再现了那段烽火岁月。团队成员认真聆听讲解,了解到东沟村民如何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继承先烈遗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下午,实践团来到那尔轰乡村博物馆参观学习。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根据地,那尔轰不仅见证了1935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与第二军的胜利会师,更以密林深处的密营网络支撑了长达七年的抗日斗争。博物馆通过密营复原场景和历史文物,生动展现了抗联将士"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战斗岁月,也铭记了日伪军制造的"东北岔惨案"这段悲壮历史。
实践团牢记马县长的嘱托,深入村中走访当地群众。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讲述抗联故事等形式,向村民们宣传杨靖宇将军和抗联战士们的英勇事迹,让红色记忆在乡亲们心中生根发芽,让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芒。
从与英雄后人的对话到密林深处的遗址探访,历史的回响始终萦绕。我们在马继民县长的讲述中触摸信仰的温度,在那尔轰的密营里感受抗争的坚韧,在东北岔的惨痛记忆中体悟和平的珍贵。这些交织的红色印记,构筑起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指引着我们以敬畏传承历史,以担当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