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南宁军管会主任莫文骅接待了几位同志,他们带着一个报告来找他,反映了一个情况。原来,有人举报他与桂系军阀白崇禧的老师李任仁有过多接触,关系密切。莫文骅听后轻松一笑,表示这不过是工作上的需要,确实,这段时间他与李任仁有多次接触,因为南宁的建设需要他的专业意见。尽管如此,前来反映的同志们依然表现出强烈的关注,提醒莫文骅,像李任仁这样的人物必须要经过充分的甄别之后再接触,否则如果上级知道了,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听到这些话,莫文骅心生不快,他顿时变得严肃起来,反驳道:“要建设南宁,大家不能只看眼前的小利益,李任仁这种人才熟悉南宁,对于我们的建设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会向四野解释清楚,继续保持和他的联系。”
那么,李任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莫文骅为何如此频繁地与他接触呢?李任仁确实是白崇禧的老师,与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可是,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李任仁始终是党和军队与桂系之间的纽带和中介,他是一位民主爱国人士。在西安事变时,李任仁扮演了关键角色,他成功说服了李宗仁和白崇禧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提议。在抗战结束后,他继续在党和桂系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努力推动我党与李、白之间的抗日统一战线。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李任仁更是不顾个人安危,向我党和我军提供了大量关于桂系的情报,并且与李济深等人一起成立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李济深担任主任,而李任仁担任委员。根据党的建议,李任仁为了更好地团结李宗仁与白崇禧,并没有公开自己与党的关系。因此,李任仁在解放广西方面做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
然而,李任仁的这一切努力,外界并不知情,甚至包括莫文骅在内。莫文骅之所以多次拜访李任仁,完全是因为工作需要,他深知要建设南宁,就必须与当地有影响力的民主人士保持良好关系。尽管李任仁是一个爱国民主人士,两人此前并未接触过,李任仁对莫文骅持有戒心,拒绝了他的拜访。莫文骅没有气馁,他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诚意,帮助李任仁更换住所,照顾他的家庭,最终两人建立了信任关系。李任仁开始向莫文骅提供了许多关于南宁建设的宝贵建议,南宁市的各项工作也因此得到了顺利推进。
不久后,四野的领导专门向莫文骅发了一封电报,告诉他李任仁与我党的密切联系,并要求他保护李任仁。直到这时,莫文骅才知道李任仁的真实身份。当时,南宁的治安形势严峻,匪患严重,为了确保李任仁的安全,莫文骅决定不公开其身份,并且向下属解释称,按照中央指示,南宁建设需要本地重要人物的支持,接触和重用民主人士是执行中央政策的必要措施。此举也有效消除了大家的疑虑。
李任仁最终揭开了他的身份,并当上了广西自治区的副主席,成就斐然。这不仅证明了李任仁为广西解放所做的巨大贡献,也从侧面验证了莫文骅的远见卓识。
在南宁建设的过程中,莫文骅曾提出过一个大胆的设想:希望将来南宁市民能够拥有一个适合休闲的公园。当时,莫文骅认为,如果南宁未来发展顺利,市民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就会需要一个可以散步、娱乐的公共空间。因此,他建议在望仙坡的古炮台和白龙塘一带建设一个人民公园。然而,这一提议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主要原因是公园所在的位置距离南宁市中心较远,许多人认为居民们不愿意跑那么远去散步,这让这个项目迟迟无法启动。
一次会议中,莫文骅再次提出这个项目,结果遭到了激烈反对。尽管如此,莫文骅并未因此退缩,他耐心地向大家解释南宁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虽然现在南宁市的面积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人口都会迅速增长,将来南宁会变成一个大南宁。在他耐心细致的解释下,大家终于理解了这个项目的重要性,人民公园的建设得以顺利启动。
1958年,毛主席来到南宁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在接见南宁各界代表时,毛主席选择了人民公园作为会见地点。此时的人民公园内,古炮台依旧矗立,园内的树木枝繁叶茂,景色宜人,令人陶醉。毛主席看着这片绿意盎然的景色,不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当自治区主席韦国清向毛主席介绍,这是莫文骅在南宁主持修建的时,毛主席高兴地夸赞道:“莫文骅真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