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包围了正在准备渡江北上的新四军。新四军的战士们血战数昼夜,拼尽全力试图突破包围圈,然而敌人兵力众多,地形复杂,最终新四军不得不选择分散突围。突围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只有少数几位幸运者成功突围,李志高便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将讲述的这位英雄人物,就是新四军中的一员,他不仅全程参与了皖南事变的历程,而且成功突围,坚持在皖南战斗了数月之久,最终成为最后一批离开皖南的新四军将士之一。他的名字叫李志高,曾任新四军作战科长等职务。李志高身上有着许多值得铭记的故事,他的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至今仍让后人传颂。
李志高,1914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年仅15岁时,他就投身革命,加入了红军,走上了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道路。李志高是一位全能型的革命干部,既能指挥作战,又是一位文化素养颇高的智者。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还能写得一手漂亮的好字。此外,李志高还参与了长征,途中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最终抵达了延安,成为一名在革命斗争中历经磨砺的老兵。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7月,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深入,南方八省的游击红军组成了新四军。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正式在武汉成立。为了增强新四军的力量,延安派出了一批精英干部,其中就包括李志高。新四军成立后,他担任了军部的侦察科长和作战科长等职务,为新四军的建设和作战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然而,1941年1月,皖南事变突如其来。面对敌人的包围,李志高作为新四军作战科长,指挥部队进行顽强抵抗,但由于敌人兵力优势明显,经过数昼夜的激烈战斗,突围未果,最终部队不得不分散突围。李志高幸运地成功突破重围,然而他并没有选择逃亡,而是与其他七八十名幸存的战友一起,留在皖南的密林中继续顽强抵抗,直到4月中旬才成功渡过长江,抵达了江北的无为县,并与新四军第七师汇合。
李志高是最后一批成功从皖南突围的新四军将领之一。到达江北后,李志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撰写了关于皖南事变的详细材料,向上级报告了突围的经过,并向上级提供了项英、周子昆被叛徒谋害的具体情报。同时,李志高也被安排进入新四军第七师,担任了参谋长职务,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在李志高与第七师会合之前,约一个月前,新四军盐城军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审查委员会,审查所有突围归队的人员,重点查明是否有投敌行为。由于李志高是最后一批归队的人员,加之他曾经是部队的领导,审查委员会开始怀疑他与项英、周子昆的遇害事件有关。经过审查,李志高被怀疑参与了皖南事变的背叛行为,因此被第七师关押,等待进一步的调查。
在这段时间,李志高被关押在无为县的一间小房子里,由一名小战士守卫。李志高曾是部队的领导,深受战士们的尊敬与信任,他便利用这层关系巧妙地骗开了看守的门。当门打开的一刻,李志高猛地夺过小战士的步枪,迅速用这支枪自杀,以此来表明自己清白无辜的决心。此举震惊了所有人。
随后的调查证明了李志高的清白,军部最终确认皖南事变的背后与他无关。新四军第七师为李志高恢复了名誉,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向这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英雄表示崇高的敬意。
李志高的英勇事迹深深烙印在新四军历史中,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官,更是新四军精神的象征。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