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临死前留下27字遗言,可惜姜维未能领会,不然蜀国不会灭亡
创始人
2025-09-26 19:03:30
0

三国时期,若要提起最具才华与魅力的人物,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诸葛亮的名字。诸葛亮不仅仅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谋士,他还是一位极具忠诚与义气的英雄。他的一生几乎都献给了刘备的伟大事业,无论是风雨飘摇的初期,还是后期的艰难困苦,他都在为蜀汉的未来竭尽全力,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完成这项伟大的使命,直至他去世,也未能见到刘备的遗志得以实现。

这成了诸葛亮心中永远的遗憾。然而,他并未因此感到绝望,而是在临终前将自己的遗愿托付给了姜维。诸葛亮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姜维能接过这份重担,将刘备的遗志完成。临终之际,诸葛亮还对姜维有过一次重要的交代,可惜,姜维并未完全领会其中的深意,这也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自从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便牢记着刘备的知遇之恩,毅然开始了北伐的艰难征途。尽管北伐的成功几乎没有任何可能,但诸葛亮依然抱着必胜的信念,决定一次次地挑战曹魏。然而,北伐之路并不顺利。虽然每次北伐诸葛亮都有所收获,但这些成果微不足道,无法改变蜀汉在整个三国格局中的弱势地位。

我们把时间推到234年,经过长时间的休养和准备,诸葛亮决定发动第五次北伐。这一次,他已经做足了万全的准备,誓要一举扭转蜀汉的局势。四月,诸葛亮带领大军在五丈原扎下营地,开始了新的征程。然而,他未曾料到,这片曾是自己战斗的地方,竟然也会成为他人生的终点。

曹魏方面,自与诸葛亮多次交手以来,已经摸清了他的策略。因此,他们再次选择了“拖”字诀。诸葛亮前几次北伐的失败,主要原因便是粮草的困扰,常常在关键时刻不得不撤退。此番,曹魏依旧保持了战略上的“拖”,并准备通过缓慢消耗来挫败诸葛亮的北伐。

诸葛亮当然也考虑过不同的进攻路线,而他想得到的突破口,司马懿早已有所预料。双方在五丈原对峙了许久,始终没有大的进展。长期的僵持加上过度的劳累,诸葛亮的身体状况急剧下滑,最终,他的健康状况恶化得非常迅速。突然间,他病倒了。军中上下,无不为之惊慌,士气也随之受到影响。毕竟,诸葛亮是蜀汉的大梁,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大家纷纷祈祷诸葛亮能早日康复,然而病魔无情,诸葛亮的病情越来越重。渐渐地,他意识到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便开始安排后事,确保自己的死讯不会让蜀汉的军队陷入混乱。他将所有事宜交代清楚,特别是对姜维的指示,更显得至关重要。姜维自从加入蜀汉以来,便一直深得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的最后交代,正是寄托了他对于姜维的深深信任。

诸葛亮给姜维留下的一句话,便是:“蜀中诸道皆不必多忧;惟阴平之地切须仔细。此地虽险峻,久必有失。”这句话反映了诸葛亮对于阴平一带的极高重视。阴平虽然是蜀汉边陲的一个小道,但它通向益州,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此地易守难攻,只要把握得当,便能防止敌人轻易地侵入。

然而,姜维并未能完全遵循诸葛亮的叮嘱。由于他未能严加把守阴平,导致魏军的邓艾抓住了机会,从阴平偷渡入蜀。这个突如其来的“惊喜”直接使蜀汉陷入危机,而姜维也无法及时反应。刘禅在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投降,曹魏不费一兵一卒便轻松取得了蜀汉的江山。

不少人不禁会疑问,诸葛亮生前的遗言为何没有得到遵循?其中的原因,首要的是时间的流逝。从诸葛亮去世到蜀汉灭亡,已过去二十九年,时间的推移使得姜维产生了轻视和疏忽。实际上,阴平并非一条常规的进攻路径。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阴平藏身在原始森林中,极为隐蔽,普通人根本不会想到从这里入侵,就连姜维自己,也未曾意识到此地的重要性。

在诸葛亮去世后的几年,姜维确实曾在此驻军并加以防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蜀汉的兵力愈加紧张,姜维也不愿将过多的资源投入到阴平的防守上。而且,刘禅在当时也对这一防守产生了质疑,认为如此部署既浪费人力又浪费粮草。无奈之下,姜维只得将阴平的防线放松,最终为邓艾提供了可乘之机。

除此之外,姜维的军事策略也在其他方面出现了失误。蜀汉的军力有限,而司马昭巧妙利用了这一点,将邓艾派遣到阴平进行牵制,逼迫姜维分兵。姜维虽然成功摆脱了邓艾的包围,但这却给汉中留下了空虚,最终导致了汉中的失守。

回顾姜维的成长历程,诸葛亮对他的培养可以说是倾尽心血。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便被姜维的才华所打动。姜维不仅年轻且充满潜力,他在军事上的才智也逐渐显露出来,甚至在计谋上不逊色于诸葛亮自己。这让诸葛亮更加确定了姜维将成为自己接班人的决定。

姜维的忠诚、孝顺与谨慎,也深深打动了诸葛亮。无论是从对母亲的义气,还是对诸葛亮本人的忠诚,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姜维曾是曹魏降将,但他对蜀汉的忠心并没有受到过去经历的影响,这也是诸葛亮极为欣赏的品质。

然而,即使姜维才智过人,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蜀汉的灭亡似乎已成定局。在兵力、资源以及战略上,蜀汉始终无法与曹魏抗衡。尽管姜维竭尽全力,但终究未能扭转乾坤,蜀汉的覆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原创 普... 5公里,这可是个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距离,那么问题来了,从普通跑者的角度看,跑5公里要达到多快的速度,跑...
赛艇运动人均超模?胡兵 徐莉佳... 9月24日,2025世界赛艇锦标赛的现场格外“闹忙”。比赛间隙,本次赛事的推广大使、前国家队选手胡兵...
“日本八路”后人在人民日报撰文... 原标题:“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访日本八路军新四...
《南京照相馆》,凭什么这么火? 文化新观察·聚焦暑期档|主创谈电影《南京照相馆》:守护不能忘却的历史真相 “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
原创 西... 公元265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注定了无比的重要性。魏元帝曹奂依旧执政,年号咸熙二年。然而,...
原创 八...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386旅无疑是一支在抗击日伪军中作风刚毅、英勇无畏的力量。作为保卫太行山根据地的主...
德意志“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纳粹... 李工真 无论是希特勒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政治对手,都没有否定过这个事实:到1933年1月,至少三分之一以...
原创 7... 他是晚清时期的伟大名将之一,一生铁血征战,力挽狂澜,为大清挽回了大量疆土;他同时也是一位历经岁月磨砺...
原创 皇... 自古以来,帝王与大臣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话题。无论是朝堂之上还是日常生活中,帝王和大臣...
原创 诸... 阅读这篇文章前,我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能确保您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新文章的推送,同时也可以方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