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部队在长征途中会师。这一历史性时刻后,经过军委批准,基于红四方面军的两万多名战士,西路军正式成立。西路军一成立,就迅速进入了战略重地——河西走廊,展开了艰苦的战斗。然而,由于敌情评估不足、补给困难等多方面原因,西路军最终遭遇了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只有极少数士兵能够成功突围。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西路军中的一位关键人物,饶子健。
饶子健,湖南省浏阳县人,1909年出生。他的革命经历始于1925年,当时大革命的春风吹遍了整个中国,饶子健积极参与了家乡的农民协会和缝业工会等组织,并在党的领导下投身到了革命的洪流中。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失败,饶子健加入了共青团,并在次年加入了红军,成为红四军的一员,开始了他漫长而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他跟随红四军转战闽西与赣南,参与了中央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在接下来的岁月中,饶子健参加了多次反“围剿”战斗,历经生死考验,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军官。在战斗的锤炼下,他先后担任了红五军第十三师三十八团和三十七团的营长等职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饶子健与其他红军将士一起踏上了艰难的长征之路。当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被编入左路军,但由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影响,饶子健被迫随红五军团南下川康一带。然而,南下过程中,红军遭遇了严重的挫折,张国焘最终决定北上,带领队伍继续前进。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陕西会师,长征结束。接着,饶子健被编入了西路军,并被任命为红五军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团长,随陈昌浩一起进入了河西走廊进行作战。然而,由于敌军的强大压力和多方面的战术失误,西路军最终遭遇了惨重的失败。尽管在战斗中歼灭了大量敌人,但西路军自身的损失也异常严重,几乎全军覆没。1937年初,红五军几乎失去战斗力,饶子健随即转入红三十军,担任了第八十八师的参谋长。
西路军的溃败后,饶子健并未放弃革命事业,而是开始了艰难的突围。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战斗,饶子健随左路支队成功突破敌军封锁,幸运地走出了祁连山,最终到达了星星峡。1937年5月,饶子健和其他突围成功的战士们被接应到乌鲁木齐,开始休整和训练。
在乌鲁木齐期间,成功突围的西路军将士们重新组成了新兵营,饶子健担任了新兵营的营长,负责训练新兵和修整部队。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饶子健重新返回革命圣地延安,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此后,他被调到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团团长等职务。皖南事变发生后,新四军军部进行了重建,饶子健加入了新四军第四师,担任了第四师第十二旅代理旅长,并积极参与了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在这段时间里,饶子健带领部队屡次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的“扫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解放战争爆发后,饶子健继续在华东战场活跃,担任了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副司令员、江淮军区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三十四军副军长等职务。他带领部队参加了华东战场的多个关键战役,歼灭了大量敌人,为新中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饶子健继续在我军的各项建设中发挥作用。他先后担任了第三十军军长、苏北军区司令员、第六十军军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1955年,饶子健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之一。晚年的他定居南京,直到2000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饶子健的一生,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英雄的气概,他的英勇与贡献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