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释永信老家现状:门前的椿树倒了,村里有一条永信路,母亲住县城
创始人
2025-09-26 15:05:50
0

释永信彻底的栽了,现如今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热议人物。

自从他出事后,有媒体去到他的老家,看看这个曾经的住持,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老人的描述,还有村里的现状,让不少人感慨。

16岁的那个少年释永信,背着被褥、揣着干粮,只身前往少林寺的模样,谁又能否认他的最初不是虔诚的?

年少释永信

释永信最初也是很低调的。他的老家,是安徽阜阳市颍上县黄坝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名叫花毛村,现在已并入三户刘村。

即便如此,村子在当时农村家庭中并不算特别穷,他的父亲是个水利局的职工,家里还有十来亩地。这在那个年代,能算得上“衣食无忧”。

小时候的刘应成(释永信原名)不仅不用为温饱发愁,甚至还能吃上些细粮。彼时,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全家人吃素念佛,信奉业障轮回,这也许是刘应成与佛结缘的第一步。

村里老人提起释永信,印象里他有点与众不同。那个年代,村里小孩没吃的,会偷地里的红薯、菜叶充饥,但释永信不偷不抢,被村民们评价为“老实得很”。

老实归老实,却没有多少人在他的眼神中读出过什么“野心”或者“向往”。

但让刘应成对少林寺充满了好奇的,更多的是来自书本和父辈的故事。他的父亲曾参与过河南三门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多次路过少林寺,还给他讲过“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奇故事。

对少年的刘应成来说,这是遥远的江湖,但充满吸引力。

16岁那年,独自去了少林寺

然而事情就是这么的巧妙,在1981年,少年刘应成初中辍学,也没走上跟村里大多数孩子一样外出打工养家的路,他选择了出家。或许是因为家庭的佛教烙印太深,或许是这份对少林寺的迷恋太重。

但是他出家确实还有一股神秘色彩,据村民说,刘应成出家,是因为一次逛集市,见到了一位少林僧人,这位僧人给他看了面相,留下了少林寺的地址,而刘应成就回家说要出家。

当16岁的他背着破棉被,只带一些干粮,坐着牛车找到嵩山脚下时,他并不知道这次离家,几乎是一条不归路。

那个时候的少林寺,和现在的金碧辉煌有着天壤之别。当时寺中只有几个和尚,靠二十几亩薄田过活。大部分时候吃的是野菜糊糊,条件比他在家时的优渥生活差了一大截。但他并没有没回头。

村里的老人回忆,“那时候他离家太突然,谁也没看明白他是怎么想的。可能是家里的信仰让他对出家没那么抗拒吧。”他也很少回来,在春节或者清明节的时候偶尔回村。

或许玄幻的色彩就在这一刻开始发酵,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那个瘦弱的少年,能熬过清苦岁月,默默忍耐,最终成为少林寺的住持。

曾经的“第一住持”

后来释永信彻底坐稳了少林寺住持宝座,一手经营,把少林寺从一个“破庙”做成了国际化的金字招牌。作为少林寺的掌舵人,他频频亮相国际舞台,先后出访几十个国家,甚至被冠以“CEO”称号。

释永信的人生似乎达到了巅峰,村里的孩子们听着“家乡出了大人物”的故事,村里老人看着他修的“永信路”自豪不已。他回来时,给村中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发过1000块钱。

村中的永信路

他还曾想买下村里的地建寺庙,关于这件事情,他当时并没有直接出面,一切都是由亲戚去说。

但是这个想买断村里的房屋和土地这件事情,引起了村民老人的强烈反对,毕竟房子拆了,老人就没有地方去了,更何况,刘应成当时给的补偿并不多,每一户人家只有两三万的样子。

甚至还发话说,如果不卖的话,就堵死这条路,但是最终村民们没有妥协。但是在和村民商量这个建寺庙的同时,佛像都已经买好了,只是现在没有安放的地方,用着绿色的布盖在村头。

这些对他来说可能是很辉煌的,但是2015年,他第一次遭遇举报,他的形象就已经大不如从前。

当时举报的内容多到令人咋舌,贪腐、私生子风波、道德问题几乎将他推到风口浪尖。然而,最终他险中求生,继续维持住整座少林寺的大局。

尽管躲过那次危机,但是他却变成了一个风评复杂的“流量和尚”。

老家现状

释永信的老家,还有着那个永乐商务会馆,据村民说这是刘应成哥哥刘应保的,是村民一砖一瓦盖起来的。

据村民透漏,村里有一个传言说是有一天刘应保两口去了一趟少林寺,回来就扛着个尼龙袋,里面装满了钱,但是这些也只是传言,很多都没办法考证。

自那以后,刘应保开始硬气了起来。另外还建了个永乐购物商城,现在由他的女儿经营,已经不再有当年的辉煌。

他的父亲早已离世,哥哥经营的武术学校也改了名字,变成了一所普通的中学,刘应保也联系不上。手下的商铺也早已不再有当年的辉煌。

母亲也和家人搬去了县里住,老宅房梁塌了一半门口的那棵椿树也倒了,村口那条他命名的“永信路”,如今也弥漫着一股衰败的气息。

更有村头还有那尊披着绿布的佛像,也在那孤零零的无处安放。

家门口的椿树倒了

而后来者印乐法师接手少林寺住持一职似乎也没有什么悬念。

至于落入谷底的释永信,是否还有翻盘的可能?

有村民简短地评价了一句:“人要懂满足,佛祖都讲因果。”

可是,“栽了”的释永信,真的是一个意外吗?从他被举报那年起,到近年来风波不断,他的经历似乎早就在提醒那些“红得发紫”,甚至试图“权钱双收”的僧人们,佛门的世界,从来都不只有利益和光环。

诚然,释永信独自把少林寺拉出了破败境地,也把中国的禅与武术文化推向了世界,但这并不能掩盖他的后期迷失。

少林寺这些年来的“商业化”争议,他绝对难辞其咎,而他身陷的娱乐化漩涡也与其自身的野心分不开。讲白了,他走得太快,也忘了回头看。

结语

16岁的释永信独自上路时,或许对未来只充满憧憬。但如果再来一次,他还会走这一条昼夜兼程的山路吗?

他的结局不由得让人唏嘘一声:慎行之路,万事留心。而佛门弟子,更该心无杂念。

信息来源: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原创 看... 《据水断桥赋》开篇和结尾的文字中写道:“蜀之诸将,惟飞最雄。因据桥而决战,当断水以成功……为勇烈之高...
《宣大山西三镇图说》宣府镇上北...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5573字 | 阅读需12分钟...
原创 他... 赵煦是北宋历史上最为可惜的皇帝之一。九岁即登基,便肩负起了治理国家的重任,他在年轻时便在战场上将西夏...
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 七月流火,暑气未消。7月26日起,一支来自渤海之滨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成的“文明在宛”实践队...
原创 三... 东汉末年,随着政治腐败和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加剧,逐渐演变为一个动荡的时代。各方势力和诸侯之间的激烈战争...
原创 管...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崭露头角的伟大人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乱世...
原创 两... 《三国演义》有多个不同的版本,其中最早的版本被称为“嘉靖壬午本”。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本版本,在毛宗...
原创 从... 司马懿与中国历史的动荡:从五胡乱华到元清入主中原的背后推手 想过吗?从五胡乱华到元清入主中原,这些历...
原创 隋... 在隋朝末年,天下动荡不安,如同一锅沸腾的粥,四面八方的豪杰开始纷纷觊觎这个庞大而富饶的帝国。那时,反...
原创 伊... 文:赵心放 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烹饪,烹饪是一种与民族发展息息相关的文化。中国古代的名厨师不少,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