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林出现分歧:主席计划东征,林却想去陕南游击
创始人
2025-09-26 13:34:14
0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终于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成功抵达了陕北,找到了一个暂时的落脚点。经过漫长的长征,许多指战员心中充满了如释重负的喜悦,仿佛刚刚经历了生死考验。然而,这短暂的欢乐并没有持续太久,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们很快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因为陕北的贫瘠土地,根本无法养活这么多部队,长征虽然结束,但却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全新的开始。为了生存和发展,唯一的办法便是开拓外部的空间,但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呢?最初,领导层提出了四个不同的选择,其中以林总提出的“南下”最为引人注目,但他和毛主席的意见发生了分歧。林总的观点究竟是什么?毛主席又是如何说服他的呢?

当时的陕北经济状况确实非常严峻,粮食生产不足,贸易不发达,工业几乎为零,人口也十分稀少。红军刚到时,连过冬的物资都匮乏,粮食储备更是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中央红军不得不向陕北红军和红25军组成的十五军团借款2500元。当徐海东军团长看到毛主席的欠条时,立即找来军团供给部长查国桢询问财务状况。查国桢回答:“还有7000大洋,但要保证军团过冬,还差3000。”徐海东却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们留2000,其余5000全部送到中央。”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徐海东的高风亮节,也反映出当时陕北经济的困窘。一个军团要过冬需要10000大洋,而整个红军的物资补给几乎完全依赖外部支援。显然,生存与发展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经过激烈讨论,领导们很快否决了向北进军的计划,因为陕北以北是荒漠地带,环境极其恶劣,人口稀少,要在那片土地上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几乎不可能。同时,向西的方案也遭遇了障碍,那里有着大量回民聚集区,宗教和语言的差异使得红军很难有效推动群众工作。因此,最终只剩下向东或向南两个选择。历史告诉我们,红军后来确实展开了东征,但实际上,当时支持向东的主力只有毛主席,而其他领导人并不看好这个方案。

李德曾回忆道,支持毛泽东意见的人不多,除了曾在遵义会议上与毛泽东发生过冲突的团中央书记凯丰,还有刚刚从苏联回来的共产国际代表张浩。其余的主要领导人,包括张闻天、彭德怀、林彪等人都不同意向东。大家的主要顾虑有两个:一方面,红军的实力相较于阎锡山部队差得太远,红军当时只有约一万多人,且近一半是新兵和俘虏,进攻阎锡山的军队无疑风险极大;另一方面,阎锡山得知红军已到陕北后,迅速在黄河东岸的多个县修筑了防线,设下了重重关卡,红军若试图渡河,必将面临巨大的困难和风险。林彪则坚持主张向南进军,他认为陕南较为富裕,可以依托秦岭开展游击战,解决粮食问题。为此,他甚至写信给毛主席,表示自己已经下定决心南下,并且愿意为此接受处分。

林彪为何如此急切地想南下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陕南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且敌人相对较弱。张学良和杨虎城的部队在陕南已经站稳了脚跟,红军若进入,完全有可能生存下来。而且,中央红军的干部数量较多,若在陕北堆积过多,必然造成组织臃肿,分散开来有利于壮大力量。林彪的信中提到,他已数次请求军委批准,但始终未得到回应,因此他决定将南下的计划公之于众,希望毛主席能理解。

毛主席在接到林彪的信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并就战略方向进行了深刻讨论。最终,毛主席说服了其他领导人,并且提出了向东的战略方向。他详细分析了各个方向的利弊,首先排除了向西和向北的选择。向西的长征路线虽已走过,但那里人烟稀少,沙漠戈壁阻挡着发展的步伐;向北虽敌人较少,但也是荒原,资源匮乏,根本无法立足。向南,则靠近西安,是敌人集中的重镇,不宜轻举妄动。唯有向东,才是最为合理的选择。

毛主席指出,向东不仅能配合抗日战争,强化民族大义,还能推动华北的抗日运动。同时,山西地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有助于红军补充物资,扩大力量。只要成功守住渡口,红军便能稳妥进退,确保根据地的安全。毛主席的分析条理清晰,眼光独到,最终赢得了大家的支持,林彪也无力反驳,决定开始准备东征。

从此,红军展开了艰苦的东征,而这一步,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决策能力,成为了革命胜利的重要因素,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申真谞兵不血刃,豪取名人桂冠,韩国围棋“宇文成都”难敌“李元霸” 在2025年9月25日,韩国首尔...
原创 中... 随着最后一位出场的中国金花袁悦以6-3和6-3战胜普丁塞娃后,共有6朵金花闯入了中网女单第二轮。面对...
原创 春... 前言 春秋时期的宋襄公,是五霸之一,但他最终的霸业却因为一次战争的失败而彻底终结。他的失利,既非因...
原创 李...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这是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和隋唐英雄相关小说所得出的一个结论,意...
原创 朝... 朝鲜,一个小小的国家,人口仅有2500万,却拥有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现役军人超过百万,预备役人数更是...
原创 曾... 自从14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四次大国崛起的浪潮,历史的潮起潮落见证了强国的更替与繁荣的短暂。那些曾一...
原创 淮... 1948年11月6日,粟裕做出了一个堪称极其大胆的决定,提前两天发动淮海战役。这一决定不仅有效地改变...
原创 华... 写作从来都不容易,每一位作者每天都在辛勤工作,夜以继日地写稿,只为了能够养家糊口。在这背后,他们承受...
原创 释... 释永信彻底的栽了,现如今是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热议人物。 自从他出事后,有媒体去到他的老家,看看这个曾经...
原创 二... 1949年12月30日,新中国成立仅三个月,解放大西南的关键阶段迎来了一次重大胜利——第18兵团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