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死后两个月就被毁墓掘尸,孝庄太后为何如此痛恨他
创始人
2025-09-26 10:32:39
0

孝庄太后并不痛恨多尔衮,只是面对这场决定皇权稳固、皇帝权威的政治风暴,孝庄太后只能无奈选择沉默而已。

在清朝诸多历史谜团中,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故事可谓流传甚广。后经清史学者考证,“太后下嫁”一说虽然并没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但孝庄太后和多尔衮之间暗生情愫,甚至有过荒唐的过往还是能够确定的。

崇德八年,清朝开国皇帝——皇太极猝然崩逝,6岁的福临之所以能够侥幸登上皇位,得益于多尔衮对当时时局的理性分析,得益于蒙古藩部的积极影响,更得益于多尔衮对孝庄太后这个优秀皇帝生母的认可。

顺治皇帝继位以后,荣膺摄政王的多尔衮逐渐挤掉分权对手,成为大权在握的“皇父摄政王”,不再向顺治皇帝行礼;依仗排场“僭拟至尊”;一切军国大政,未奉皇帝旨意,一律称诏下旨;甚至“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

顺治七年十二月,多尔衮病逝于狩猎途中;顺治八年二月,一场疯狂清算多尔衮的政治风暴正式爆发,这个曾经的“无冕之王”“诏削爵,撤庙享,黜宗室,籍财产入官”,甚至还被顺治皇帝下令毁坟掘墓,让其彻底跌下神坛。

被多尔衮绝对压制长达7年之久的顺治皇帝;被多尔衮不公平对待的两黄旗大臣;再加上眼见形势不对而纷纷倒戈,以求自保的两白旗大臣;都有理由发动这场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可令人意外的是孝庄太后,这个虽未下嫁但和多尔衮关系绝对不一般的女人,为何不主动站出来阻止这场残忍的政治清算呢?

其实,不是孝庄太后绝情,更不是孝庄太后对多尔衮多大的仇恨,巴不得他落得如此下场,而是她也有不得已的苦衷罢了!

“太后下嫁”传闻的负面影响

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传闻,并非后世才开始的猜测,当时的前明遗臣张煌言就曾作诗——“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就曾风靡一时,成为“太后下嫁”的重要证据。虽然这首明显带有污蔑、抹黑成分的诗作,并不能证明什么,但却代表了“太后下嫁”传闻的流传之广、影响之大。

此时的顺治皇帝尚在幼年,还不绝对成年人的判断能力,他只知道多尔衮时常“亲到皇宫内院”,只知道自己从小就必须和生母分离,独自居住;只知道面对多尔衮的训斥和严苛,孝庄太后大多沉默不语。毫无疑问,在顺治皇帝看来,外面流传的“太后下嫁”根本不是传闻,而是事实。

为了自证清白,更为了消除顺治皇帝对自己的巨大误会,孝庄太后只得在多尔衮死后惨遭清算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沉默。斯人已去,孝庄太后还得继续活着,所以她决不能站出来反对,甚至连点劝谏之言也不能给。

维护顺治皇权稳固的必要考虑

根据《清实录·世祖实录》和乾隆皇帝为多尔衮的翻案记录来看,多尔衮之所以会被疯狂清算,并非顺治皇帝的本意,而是“宵小奸谋,构成冤狱”

清朝入关初期,八旗势力的拥护态度和站队选择,才是皇权稳固的根本所在。代表两白旗根本利益的多尔衮,摄政期间拼命抬高两白旗的地位和影响,而始终压制本属上三旗、归天子亲率的两黄旗,这本就埋下了其日后会被清算的祸根。

多尔衮病逝以后,以满达海、杰书等为代表的两黄旗王公大臣们,为了恢复自身旗属的地位,自然会向顺治皇帝列举多尔衮的诸多罪行;而以苏克萨哈为代表的两白旗,眼见大势已去,朝廷的风向要变,为求自保也必须鲜明的选择站位。此时的顺治皇帝想要稳固皇权、争取两黄旗、两白旗的绝对支持,就不得不做出清算决定。

也就是说,时年只有14岁的顺治皇帝被八旗势力“挟持”、“胁迫”了,面对如此局势,孝庄太后即使再心疼这位昔日的情人,也只能以皇权稳固、朝局稳定大局为重,默许甚至支持这场政治清算。

只是,可怜了“奉世祖车驾入都,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的多尔衮,为清朝的发展壮大、为清朝入关并定都北京、一统中原做出决定性贡献的一代枭雄,死后也不得安宁。好在,百余年后的乾隆皇帝认为多尔衮“立心行事,实为笃忠荩;感厚恩,明君臣大义”,所遭劫难只是“宵小奸谋,构成冤狱”而为其主动翻案,复爵位承袭、复配享太庙、复宗室身份、复身后名誉并修缮茔墓。

孝庄太后想而不能的事,乾隆皇帝到底做到了,多尔衮泉下有知,或许能得稍许安慰。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祖实录》、《清史稿·列传五·诸王四》、《多尔衮摄政日记》、《清史讲义》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十五运会国际象棋决赛罗湖激战正...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卢晓丽 9月23日至28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国际象棋项目决赛在深圳棋...
精品听书馆丨你也一定爱听的中国...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
原创 他... 1949年,平津战役的帷幕落下之后,王明贵,这位四野47军160师的师长,在战役结束的余波中被调离了...
原创 历... 在历史的长河中,常有人说“人无完人”,这句话揭示了每个人都不可能完美无缺,所有人身上都难免有着或多或...
川军塑像原型张朗轩之女:父亲替... 成都人民公园外,有一尊穿着草鞋、手拿长枪、背着大刀的塑像,供后人祭奠在抗战中牺牲的川军将士。这座塑像...
原创 北... 1、道武帝拓跋珪 前秦崩溃之际,15岁的拓跋珪复代国并改称魏,北魏开国。396年进兵中原迁都平成,...
原创 王...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积重难返,土地兼并严重,贫富差距悬殊,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莽以经学...
原创 王... 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是为数不多经过考古挖掘的帝王陵墓之一。定陵内出土了万历与其两位皇后的棺椁,陪葬品...
原创 日... 封闭的校园、全部日籍人员、高耸的围墙……这些点加在一起,让不少人笃定这些日本人学校在搞“间谍活动”,...
原创 成... 成汉(304年~347年)是东晋十六国之一。公元304年,李特之子李雄接任首领,同年李雄攻下成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