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黄埔军校成立100周年,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黄埔军校的诞生与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密切相关。那一年,国共两党暂时放下分歧,开始了第一次合作。而在苏联的援助下,黄埔军校正式建立。值得注意的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既可以选择加入国民党,也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历史背景给了许多学生更多的选择,也为日后许多革命人物的崛起提供了平台。今天我们要谈的这位人物,便是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王尔琢。
王尔琢于1903年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的一个小康家庭,家中非常重视教育。他小时候在村里的私塾学习,后来进入县城的高级小学继续深造。1920年,王尔琢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中。在这里,他不仅掌握了基础的知识,还开始接触进步的书籍,特别是马克思主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革命思想。与此同时,他积极参与了各种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并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旧有的压迫体系,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与解放。
1924年,王尔琢如愿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在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的几年里,他跟随国民党的部队参与了东征和北伐,特别是在北伐中,王尔琢表现得格外勇猛,多次立下赫赫战功,迅速成为黄埔学员中的佼佼者。尽管蒋介石曾多次试图拉拢王尔琢,希望他能加入国民党阵营,但王尔琢始终坚定拒绝,坚持自己的信仰和革命道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王尔琢并没有气馁,而是前往南昌,积极参与了反抗国民党的武装斗争。当时的革命队伍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挫折,但王尔琢始终未曾动摇。他带领队伍南下,随后奉命留守在广东梅州一带,掩护主力部队的转移。广州的革命行动也遭遇了失败,但王尔琢并未因此放弃,继续与朱德等同志一道,转战闽赣粤湘边界,进行艰苦的游击战争。
在游击战争的过程中,王尔琢逐渐展现出他出色的指挥才能。1928年1月,他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的参谋长,成为工农革命军中最年轻的指挥官。此后,王尔琢率部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前往井冈山的艰巨任务,为井冈山会师贡献了重要力量。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积极投身于根据地的建设,担任了红四军参谋长兼第十师二十八团团长,并参与指挥了高垅、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成功粉碎了敌人对井冈山的围剿,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1928年7月,湖南省委命令红四军下山进攻湘南郴州,王尔琢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他坚决拒绝执行这一命令。他认为这一行动的风险太大,缺乏充足的准备,但湖南省委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反而强令王尔琢率领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一起进攻湘南。最终,这次进攻以几乎全军覆没告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八月失败”。尽管如此,王尔琢在危急关头,迅速带领二十八团撤退至桂东县一带,成功保全了队伍。重返井冈山后,毛泽东对他的坚韧和果断给予了高度评价,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你王尔琢保存了二十八团,功不可没!”
然而,悲剧也在接踵而至。1928年8月25日,红四军前卫第二营营长袁崇全勾结叛徒,导致一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叛逃。王尔琢得知后,立即亲自带领部队追击,并努力做思想工作,希望能让叛变的士兵回归革命队伍。王尔琢不畏艰险,最终成功说服了这些士兵重新回到工农革命军中。然而,就在他完成这一任务时,叛徒袁崇全从背后射击,王尔琢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
王尔琢的英勇事迹深深地感动了革命队伍,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尽管他英年早逝,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卓越的军事才华,依然在后人的记忆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