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第一倒霉蛋青面兽杨志,若用我们老家的话来说,就是横竖地拉车,步步为艰,走一步跌一步。你看他押运花石纲,那些负责押送的制使大多能完成任务,只有杨志,偏偏在黄河中碰上了风暴,把船翻了;他凑了一个金银担子去打通关节,本以为一切顺利,结果却差点被林冲抢了先;好不容易找到了高俅,谁知这位冷酷的太尉却变得异常“公正”,直接把杨志给轰了出去。
高俅作为一个权谋深厚的人,明知杨志并不顺利,却直言不讳:“你们十个制使押运花石纲,九个顺利回京交差,偏偏你这一位出了事,不但没有第一时间上报,还一路逃避,捉拿多次未果。今天想再勾当,虽赦免了你的旧罪,实在不能再给你职位了。”高俅话虽不中听,但却也不无道理,能够明辨是非,这一点也算不失为一个管理者的良心。若他生在足球时代,恐怕也能当个合格的队长,至少不会对失职的下属一味包庇。
杨志这个人确实有几分悲催:他卖刀惹上命案,押运生辰纲又被吴用巧妙设计“智取”,好不容易跟着宋江投降,跟随大军参与了破辽国、攻田虎、灭王庆等多次战役,但临近征方腊时却因病倒下,最终死于病床,连个“官复原职”的机会都没有。若他活得更久,凭着天罡正将的身份,按理说他是有机会被封为武节将军,担任某州都统的,比起碎碎念的“殿帅府制使”,那官职自然要高得多。
他的人生简直就是“一步一个坎”,即便是在梁山泊外,杨志也没少遇到高手挑战:先是在梁山外单挑豹子头林冲,后来又在二龙山遇上了花和尚鲁智深。杨志这一生几乎遇上了108将中数一数二的高手。
至于杨志是不是有担当的英雄,这个问题暂且放一边,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他与林冲、鲁智深两场打斗。林冲与杨志的对决,林冲明显占了上风;而与鲁智深的比试中,鲁智深却主动停手了——这是不是说明他已经觉得自己可能要输了呢?
关于杨志与鲁智深的武艺高低,这个问题倒是挺有意思的。在我们探讨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回顾一下杨志与林冲的单挑。大家在电视剧中的表现可能有些偏差,甚至连林冲的武器都错了——其实,林冲用的不是长枪,而是那把朴刀。王伦为了能赶走林冲,并没有给他什么好武器,所以他只能用朴刀。林冲与杨志打了三十余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又僵持了十多个回合,王伦眼见不妙,干脆叫停了:“正斗到分际时,只见高处有人喊道:‘两个好汉,且歇!’”
在小说和评书中,“斗到分际”常用来形容一个战斗已经接近决出胜负时刻。例如,历史中郭威与李霸遇的较量便是典型——打到分际时,众人见状便叫停了。古人以“泺”代“泊”也是常见的用法。
至于林冲的历史原型,虽然不太重要,但施耐庵确实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类似小张飞的角色。王伦能在关键时刻叫停杨志与林冲的打斗,显然是看出林冲已经占了上风。毕竟,如果杨志真的击败了林冲,那王伦的头把交椅就会面临威胁;而如果打成平局,则对王伦来说更为有利。
与林冲的打斗不同,杨志与鲁智深的单挑显得更有趣。在这场对决中,杨志与鲁智深打了四五十回合,仍未分出胜负。突然,鲁智深“卖个破绽”,主动提出停手:“且歇!”这看似是鲁智深示弱,但实际上,杨志心里却是暗暗称赞:“这和尚果然厉害!”
杨志作为金刀令公杨业的孙子,刀法自然不凡。若他真有把握战胜鲁智深,肯定会继续出手。而且,杨志并未因为胜负而失去自尊,反而更欣赏对方的本事。
而在二龙山下,杨志与鲁智深的合作,也表现了江湖规矩的尊重。杨志与鲁智深合作智取二龙山,后来的武松也加入,杨志、鲁智深、武松三人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不同背景的武者如何在江湖中共存。鲁智深作为二龙山的大头领,显然在后来的战斗中超越了杨志。
在二龙山的骑战中,鲁智深展现出了超凡的武艺。尤其在与呼延灼的对决中,他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杨志虽然也有些许机智,但面对体力消耗较大的呼延灼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最终选择了退却。
从这些战斗中,我们不难看出,鲁智深与杨志的较量,无论是林冲还是呼延灼,都有着不同的局面和结果。两者武艺各有千秋,但谁能最后胜出,未必只是看一时的手段和体力,更多的是在合适时机的选择和心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