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典范
——张东生
张东生(1912一1989),兴县车家庄人。出生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生活所迫,从13岁起,就开始下煤窑打短工。因年幼体弱,经常受到窑主的斥责。抗日战争爆发后,县牺盟会深入煤矿发动工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张东生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发动工作,开始走上革命道路。民国28年(1939),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民国29年(1940)任本村党支部书记。民国33年(1944),他带领矿工开采了本县第一口属于工人自己的矿井,为边区党政机关和兵工企业供给煤炭。张东生为支援抗日出了力,在晋绥边区第四届群英会上被评为“矿工英雄”。
新中国成立后,张东生担任了车家庄煤矿党支部书记,还兼任车家庄煤矿、关家崖煤矿、斜沟煤矿技术指导员和县工业局煤矿总指导员。他爱矿如家,时刻惦记着生产。为了多产“乌金”,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有一丝空闲。1953年春节放假,别人休息了,他还照常天天下矿井检查安全情况。当他发现“古水”(矿层积水)越积越多时,心里很着急,在大年初一上午,他就找到康五保等20多个小伙子一齐下了矿井,带头跳进冰冷的矿井水中排水。经过三昼夜的紧张劳动,才把积水排尽,保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
张东生十分关心矿工安全,对康成太等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后生”更是苦口婆心地劝导,时时关照。为了工人安全,他总是很早就下矿坑,左敲敲,右看看,先检查一遍,没有问题了才让工人进坑。工人们下了班,他还要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直至自己感到放心了,才最后走出坑道。1955年深秋的一天,工人们正紧张地工作着,掘进速度很快,煤块纷纷下落。突然,随着一个大煤块的滚动,露出一个“海眼”(矿泉冒水口)。顿时,泉水汹涌而出,矿坑很快积起水来,工人们着了慌,不知该如何应对这紧急情况。张东生当机立断,立即脱下自己的棉袄,跳过去用力塞住“海眼”,随即喊人找来填补孔洞的材料,把“海眼”堵死。在他赤裸着身子,冷得直发抖,但是看到矿井安然无恙,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由于他的忘我工作,车家庄煤矿创造了安全生产连续20年无事故的记录,张东生多次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被评为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20世纪60年代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工业交通基建财贸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群英会,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宴请,并应邀到北京地质学院作报告。
张东生在近60年的岁月中一直奋战在祖国煤炭事业上,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人民。1989年5月11日张东生与世长辞,终年77岁。
文章来源 《吕梁名人传略》
| 来源:吕梁市图书馆,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