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58年到1860年,沙俄撕毁了《尼布楚条约》,并成功地从清朝手中夺取了外东北的约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段时期,沙俄几乎未费一兵一卒,却成功地将相当于10个江苏省大小的土地收入囊中,可以说,这一事件是历史上的一次奇迹。
然而,奇怪的是,尽管双方约定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边界,沙俄却在接下来的40年里,并未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活动。直到1900年,沙俄才派出17万大军,全面进攻东北。那么,这40年里,沙俄究竟做了些什么?为何在取得如此巨大领土后,没有立刻进一步南下?
有一个解释是,沙俄刚刚在东北撕毁了一份条约,并签订了一份新的协议。如果沙俄再次撕毁这份新条约,国际社会将对其产生极大的反感与抵制,沙俄恐怕将再也没有立足之地。所以,虽然沙俄对东北的土地垂涎欲滴,但在这一时期他们并没有急于行动。
与此同时,沙俄对清朝的策略相当灵活,他们知道如果不趁此机会从清朝手中夺取更多的土地,那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失策。为了避免清朝再次反抗,沙俄选择先在其他地区进行扩张,尤其是在西北地区。
第一:沙俄两次征战外西北
沙俄和清朝曾分别签订了东部和中部的边界协议,但唯独西部的边界一直没有明确界定。1757年以前,准噶尔汗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力量存在,夹在沙俄与清朝之间,双方难以决定明确的边界线。然而,清朝于1757年彻底灭掉了准噶尔汗国,收复了新疆大片领土,并将西部边界定在巴尔喀什湖。此时,沙俄趁机蚕食了准噶尔汗国的一部分领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到了1860年,沙俄看到清朝由于种种内忧外患而变得脆弱,便决定在西北地区大举出兵,趁机占领大量土地。此前,沙俄已经在外西北建立了一些前哨站,比如阿拉木图等城市,1862年沙俄便展开了大规模的侵略行动,清朝当地的守军几乎无法抵挡。到了1864年,清朝不得不承认失败,并与沙俄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将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沙俄。
1871年,沙俄趁着阿古柏叛乱之机,迅速占领了伊犁。虽然1878年左宗棠重新收复新疆后,要求沙俄归还伊犁,但沙俄依然通过《伊犁条约》从清朝手中获得了外西北的7万多平方公里土地。
第二:沙俄吞并中亚各国
与此同时,沙俄的扩张并不限于清朝。早在1847年前后,沙俄就已经灭掉了哈萨克汗国,成功占领了大片的哈萨克草原。进入1867年,沙俄在中亚地区进一步推进,占领了布哈拉汗国和浩罕汗国等地,并在1868年成功将其并入沙俄版图。1873年,希瓦汗国也屈服于沙俄的压力,成为其附庸。
随着沙俄对中亚地区的进一步扩展,他们在土库曼的征服进程同样充满挑战。土库曼人民具有强烈的战斗意志,沙俄在此地的进攻屡屡遭遇抵抗,直到1885年左右,才真正征服了土库曼。
第三:沙俄击败奥斯曼土耳其
沙俄的扩张并未止步于此。在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遭遇了英法土联军的惨败,成为沙俄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屈辱。经过多年的沉寂,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终于迎来了复仇的机会。到了1877年,英法列强因局势变化无法再顾及奥斯曼土耳其,而沙俄抓住时机,果断发动了与奥斯曼的战争。
与沙俄相对的奥斯曼土耳其,已经不再是昔日的强国。沙俄经过20年的准备,毫不费力地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彻底扭转了之前的失败局面。对于沙俄而言,这场胜利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名誉的恢复。
沙俄未能急于入侵东北
即使沙俄占领了外东北,仍然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外东北远离俄罗斯本土,人口稀少,且气候条件严酷,沙俄如何才能使这片土地真正成为他们的“故土”呢?沙俄不仅要应对远东的恶劣环境,还要在这里发展经济、建立城市和基础设施。
为此,沙俄出台了一系列的移民政策,例如给每个家庭发放土地,免税20年,甚至向犯人提供免罪的机会,只要他们愿意迁移到远东定居。沙俄还着手建设了一些适合俄国人生活的城市,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今天的海参崴。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实现,而这也是沙俄未能立即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原因之一。
结语
40年间,沙俄虽然占领了外东北,但没有急于扩展其势力范围。这段时间里,沙俄更多地投入了精力在其他地区的扩张,以及对远东地区的开发。然而,这一切的变化,最终都受到了日本崛起的影响。日本的强大成为了沙俄东扩计划的最大障碍,最终导致了19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在这场战争中,沙俄惨败,失去了对东北亚的控制,甚至在此后,沙俄在远东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
这场漫长的历史变迁,最终迎来了20世纪的全新格局。苏联解体后,中俄日三国再次在东北亚地区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亚的局势也日益变得错综复杂。